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观点 2025-07-22 2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是什么介绍:
  1. 诉讼中止、中断、延长的区别?
  2. 中止和终止之间的区别?
  3. 中断和中止的区别通俗易懂?

诉讼中止、中断、延长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

1、适用情形不同。诉讼时效中止适用于“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比如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权。

2、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止产生“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中断产生“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见,诉讼时效中止对债权人行使债权更有利,毕竟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中断只是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等中断事由消失时,还要继续计算。两者的区别也体现出法律鼓励权利人及时主张债权的立法精神。扩展资料:当个人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如果要依靠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在我国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概念,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中止和终止之间的区别?

中止与终止有三个区别:

1、法律效力不同。中止只是暂时终结了本次程序,并不是对案件的终结。终止后,当事人申请执行权利的消灭;

2、结果不同。中止可以再次申请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终止是停止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

3、产生条件不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特殊情况,人民法院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

终止有什么法律后果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大致有三类:

1、基于当事人的意思,例如免除及合意解除等;

2、基于合同目的消灭,例如不能履行、清偿及混同等;

3、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使合同关系不复存在,同时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权利义务也归于消灭。合同的担保,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其他权利义务,如违约金债权、利息债权等。

负债字据为合同权利义务的证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债权人应将负债字据返还给债务人。债权人如能证明字据灭失,不能返还,应向债权人出具债务消灭的字据,此字据应由公证机构等认证。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例如,离职的受雇人仍应为厂家或其雇主保守营业秘密;房屋的出租人在租赁合同终止后仍应允许承租人在适当位置张贴移居启事等。当事人违反上述合同终止后的义务,应承担赔偿损失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中断和中止的区别通俗易懂?

中断和中止的区别?

中止和中断的区别是:

中止的原因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

暂停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暂停前进行的时效期仍然有效,中断是时效完成的根本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