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是否要追究刑事责任
撞死人,交警出具了责任不清事故认定书,我们还会有刑事责任吗?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交通管理部门出具了责任不清的事故认定书,这意味着事故责任没有明确划分。即使如此,当事人仍然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国法律,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或者重伤,情节严重的行为。即使交警的事故认定书显示责任不清,但如果事故造成了人员死亡,且调查发现当事人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或其他违法行为,如酒驾、毒驾、超速行驶、闯红灯等,那么该当事人仍可能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追究通常需要通过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调查和审理来确定。如果检察院认为有足够证据证明当事人构成犯罪,可以对其提起公诉,最终由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因此,如果发生了撞死人的事故,即使交警出具的是责任不清事故认定书,涉事双方也应当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同时可以考虑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为自己提供法律意见和辩护。
首先,有没有酒驾毒驾?故意杀人,按题主所说,责任不清,说明当时无目击证人,无摄像头,无行车记录仪(现在行车记录仪应该是标配了吧),交警出具责任不清认定,基本会认定同等责任,但是既然出了命案,有车一方显然是过错方,但不会上刑事责任,但会走法院民事责任,三方协商
我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最主要依据的还是交警队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在你的这起交通事故当中,交警没有出具认定书,出具的应该是交通事故证明。
交通事故证明是怎么一回事?
发生交通事故后,作为事故办案民警要通过调查,获取相关的证据,判断驾驶员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大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警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一起交通事故民警都可以调查清楚。
有的交通事故,是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调查不清楚,无法划分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事故民警是有权利出具交通事故证明的,也就是不划分责任。
但是交通事故证明代表着事故的发生,是可以提出民事赔偿权利的。
行政案件到刑事案件的转化。
我们普通人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损失都比较小,一般都是按照行政案件进行处理的。也就是双方当事人只存在民事上的赔偿,不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但是当驾驶人员在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案件中,承担的是主要责任,或者是全部责任的时候。这件案件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案件将会转化为刑事案件。交警在做完调查处理工作之后,下发了认定书。双方当事人认可认定书的结论。交警部门将会将案件移交给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将代表国家向驾驶人提起公诉,法院会追究驾驶员的交通肇事罪。
移交案件的必要条件
驾驶员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检察院是否接受案件的问题。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交警没有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或者说当事人的过错行为调查清楚。只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检察院是不会受理这个案件。
检察院的不受理,也意味着人民法院不会对当事人进行认定刑事责任的。
在你的这起案件中,你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证明不代表着没有赔偿责任。
有的人说,既然是事故证明存在了,是不是驾驶员就不存在赔偿义务呢?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交警在事故调查阶段,必须要以证据下结论。在证据不清楚的情况下,只能下发事故证明。但是在人民法院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法院会根据相关的证据作出推论。
这和交警的认定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证明之后,人民法院将会根据交警取得的相关证据,认定在交通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和义务。
对交通事故证明不满意怎么办?
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证明不满意。认为交警没有作为,认为交警的调查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不出具认定书呢?
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复核申请的,2018年5月1日起,新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已经明确规定了,交通事故证明是可以进行申请复核的。
这是对所有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维护权益的一种全覆盖。让每一个当事人在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感受到公平。
我的个人建议。
交警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于机动车驾驶人员来说,不意味着没有赔偿责任。你的赔偿责任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在绝大部分的案件中,是需要到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才能进行民事赔偿。
对于伤者的一方或者死者的一方来说,认为交警的证明不合理,出了交通事故,没有对责任进行划分。当事人是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复核申请,上级机关如果认为案件事实清楚,是可以对责任进行划分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谢谢。
一般不会,法律是无罪推定原则,就是不能证明你有罪即是你无罪,你无需提供你不付事故全责的证据,这种情况下一般法院会召集肇事方,保险公司和受害人家属三方协商,除非受害者家属能提供出你付事故全责的确实证据,否则你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严格来说,这需要视情况而定,不能肯定的说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不再赘述,简单说一下犯罪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否有刑事责任,首先得看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是否构成犯罪,则主要取决于证据。在交通肇事罪中,认定犯罪最核心的证据是事故责任的划分。事故责任划分,通常来都是以公安机关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这样捋一遍,似乎本案很清晰的看出缺少核心证据,就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了。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我告诉你,其实不然。事故责任认定书,固然是确认责任划分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确有证据可以推翻的,可以不予采信。关于这点的详细规定可查阅《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解释》。换句话说,即使交警对事故责任进行了认定,有充足证据都可以将该认定推翻,何况本案中交警未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由此可以看出,问题描述的情况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不是必然的免除。那要如何来确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呢?
一般来说,事故责任认定是通常意义的事故责任划分依据。交警在划分责任的时候是依据案发现场的取证作出。在没有事故认定的情况下,理论上讲仍然需要对该案立案侦查,看是否有其他证据来证实双方责任大小。只有在侦查后,将所有能收集的证据综合认定评判之后,确实没有证据证实双方责任大小的情况之下,才可以确定不构成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即使以民事案件处理,仍需审查双方过错责任的划分问题,由双方举证证实责任大小,只不过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审查的标准不一样。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司机全责会判多久?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司机全责。那么司机涉嫌交通肇事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以一般情形下,交通肇事没有逃逸的情况下,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能够赔偿死者家属,取得谅解书,那么很有可能会判处缓刑。所以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根据各自的情节,确定辩护思路,以达最好的结果。
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那么驾驶员就涉嫌交通肇事罪,需要追究驾驶员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如果驾驶员的行为没有逃逸等严重违法行为,那么这个驾驶员就要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当然了,驾驶员还有可能会被判处缓刑,甚至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个的前提是积极主动地赔偿死者家属相应的损失,并且取得死者家属的谅解。
在取得死者家属谅解的前提下,案件到了检察院,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不需要追究驾驶员的刑事责任的,那么案件就可以不予起诉,也就是在检察院就可以将案件终止了。如果检察院终止不了,将案件公诉到法院,法院也是可以判处缓刑的。如果死者家属没有出具谅解书,只要赔偿到位,一般判决是在一年到两年左右,具体还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学习,谢谢!
罪刑法定。
依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伤的,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问题中,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且负事故全部责任,依法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案件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处罚,溜之大吉,属于法定加重处罚的情形,按照上述法律规定,法定刑上升一个量刑档次,即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假如交通肇事以后,被害人并未死亡,因为行为人的逃逸,导致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则法定刑在逃逸的基础上,再上升一个量刑档次,即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当然,如果行为人为了掩盖罪行、逃避处罚,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还可能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笔者曾代理过这样一个案件:阿丙是一个货车司机,酒后于深夜驾驶货车飞驰在野外,因为天气寒冷,路上有行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阿丙更加肆无忌惮地狂奔,此时一个拾荒的流浪汉不知何故出现在路上,阿丙躲闪不及,径直撞向被害人,被害人被撞出十米开外,当场痛苦呻吟、奄奄一息。
阿丙顿时酒醒了一大半,急忙下车查看,一看流浪汉浑身是血,如果及时救治还有一线希望,但是阿丙转念一想,这里是荒郊野外,自己又喝酒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将流浪汉转移到偏僻之处,如此也不会有人发现,自己也可免受牢狱之灾。
说干就干,阿丙把流浪汉拉入距离公路几十米远的密林之中,然后用树枝掩盖后猖狂逃窜。说来也巧,次日伐木工人从此经过,正巧发现了流浪汉的尸体,遂报案。
经鉴定,被害人除了遭受外部撞击受伤之外,致命伤为肺部空气冷却,肺内血液温度较低,氧含血红蛋白不易分离,消化系统被破坏并致胃粘膜出血,终致死亡。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阿丙酒后驾车致伤被害人,本应履行救治义务,但其为了逃避法律惩处,竟置被害人生命于不顾,将其转移至偏僻之处,被害人终因得不到及时救治,后因天气寒冷而致死。
阿丙明知一个受伤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死亡,不但不予施救,反而将其转移至偏僻之地,延缓耽搁了被害人被及时发现、救治的时间,等于通过此方式非法剥夺了被害人生命,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并判处无期徒刑。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离家最近的路就是遵纪守法、恪守交规,切不可掉以轻心,心存侥幸,否则悔之晚矣!
以上内容系笔者愚见,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欢迎批评指正,谢谢谢谢!![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是否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