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辩护律师由谁指派
刑事案件从犯为什么有辩护律师?
刑事案件无论主犯或是从犯都有获得辩护的权利。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律师,自己无力聘请律师时,也可以由法庭为其指派律师。
除非申明自己为自己辩护,既不请律师又拒绝法庭指派律师的,法庭一般要保障犯罪嫌疑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所以即便是从犯,除非自己拒绝,也会有辩护律师。
法院指派的律师好不好啊?
法院指派的律师又叫法律援助律师,这种律师还是非常尽责的,即使只拿着很少的办案补贴,他们还是会很负责的办理案件的。
我接触了好几个做法律援助的律师,他们办理案件的过程还是很仔细的,对证据都会认真审查。毕竟律师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
法院指派的律师通常称为法援律师,目的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一般来说,法院指派的律师与自己花钱聘请的律师在服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是在责任上的差距。
法援律师对案子本身不会尽心,而只是为了完成交给的辩护义务,大多数是履行一下程序,走过场辩护。
二是专业水平差异。
法援律师一般是案源不多,从业时间不长的律师,有专业经验的大律师一般不会接法援案子
法院开庭后还可以请律师辩护嘛?
从法律的角度,在案件宣判前,被告人均有权委托辩护律师,这是完全毫无疑问的。但是有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被告人或者家属应该考虑。
辩护律师在开庭后再介入程序,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如果庭审程序尚未结束,尤其没有进入法庭调查环节的,辩护律师尚可以参与庭审的主要环节,应该说还能发挥很大作用,某种程度上说为时尚不晚。但是,如果整个庭审程序已经进行完毕,合议庭已经明确择日宣判,辩护律师这个时候才介入程序的,可以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有限的了。
从法律上讲,虽然辩护律师仍然可以会见、阅卷和提出辩护意见,有足够理由的,甚至可以针对特定问题申请补充开庭,但是补充开庭毕竟不等于重新开庭,庭审不可能再重来一次,辩护律师已经无法通过庭审程序为被告人进行辩护,作用必然有限,当然,这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结论。不排除在特定案件中,辩护律师介入程序,发现了极其有利的证据,通过申请补充开庭,推翻控方指控的,但是这应该是比较罕见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有部分司法机关在庭审后不允许再被告人委托辩护律师介入程序,应该说这是完全违反法律的,被告人极其家属完全有权坚持自己的委托,维护自己的辩护权,辩护律师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促使司法机关纠正错误做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总的来讲,开庭后尤其整个庭审程序已经进行完毕的,辩护律师可以发挥的作用已经打折扣,如果被告人及其家属认为有必要委托辩护律师介入程序的,还是应该在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及时委托,尽量避免在开庭甚至开完庭后再委托。
法院起诉可以不请律师。请不请律师,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属于个人的权利。如果自己有能力辩护或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不请律师;否则,最好请律师。
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1、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和利弊得失,为当事人作出最适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提醒当事人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
2、律师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及时调查收集证据和固定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这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当事人聘请律师以后,律师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有关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材料,还有权查阅案卷材料,全面了解案情;必要的时候,律师会申请法院调查取证,采取适当的措施固定证据;更重要的是,律师会对所有的证据进行分析整理,提供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而不会一股脑儿地把所有的证据都拿出来,不管对当事人是否有利。
3、律师熟悉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和法律法规,为当事人书写法律文书,亲自出庭参加诉讼,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民事案件被告一定需要聘请辩护律师吗?
您好!可以。律师自己的民事案件,可以自己作为原被告参与诉讼,不用委托他们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公诉案件辩护律师由谁指派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