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土地征收的时效是多久

法律观点 2025-08-14 13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行政诉讼土地征收的时效是多久的一些知识,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 行政诉讼法46条诉讼时效解释?
  2. 行政诉讼再审立案的期限是多久?
  3. 行政诉讼期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46条诉讼时效解释?

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可以理解最长诉讼时效一般是五年。《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再审立案的期限是多久?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申请再审期间为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之日起至再审申请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之日止。

申请再审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第十二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申请再审期间为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之日起至再审申请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之日止。

申请再审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

行政诉讼期是多久?

任何诉讼程序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时效制度,行政诉讼也是如此。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处于可受追诉的不确定状态,不仅在证据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难,增加了案件处理的难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影响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1、一般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2、特殊诉讼时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谢邀。

一、行政起诉期限的法律含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对超过法定期限的起诉,法院有权拒绝受理。因此,行政起诉期限是提起行政诉讼且被受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行政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是获取法律救济的关键。

二、与行政起诉期限相关的几个概念:一般期限、特别期限、起诉期限的计算、延长和扣除、最长保护期。

1、一般期限:是指《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其中,直接起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经过复议程序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特别期限:即行政诉讼法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海关法》《渔业法》的30日,《邮政法》《统计法》的15日。

3、起诉期限的计算: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中“知道”原则上以行政机关明确告知其诉权和起诉期限为标准,即既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也知道诉权。

4、起诉期限的延长和扣除:扣除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比如文书因他人过错未能及时收到等,要注意因上访耽误的时间不属于可扣除的期间;延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其他特殊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起诉期限,是否批准,由法院决定。比如,因人身自由受限制造成的障碍。

5、起诉期限的最长保护期:主要是由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导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无法及时行使权利的, 可以从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且知道诉权时6个月内起诉,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定时间。具体如下,

(1)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其中因不动产起诉的案件是20年。

点击头像关注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头条号,获取更多征地拆迁相关知识,如需咨询,点击头条号首页,首页底部可以咨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行政诉讼土地征收的时效是多久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