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的具体法律(侵犯知识产权的具体法律规定)
侵害公民的财产权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公民财产权受到侵害,可以主张以下权利: (1)确认物权请求权。因财产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2)返还原物请求权。所有权人的财产被他人侵占的,所有人权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 (3)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请求权。所有权人在其财产面临遭受侵害的危险、存在被侵害的可能时,可以请求相对人消除危险,以避免侵害的发生;财产权遭受妨害的,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4)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请求权。动产或不动产遭受损毁时,权利人可以主张该权利。 (5)损害赔偿和其他民事责任请求权。财产权受到侵害,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相对人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公民遇到财产纠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主张一种或几种以上权利。
关于侵犯知识产权司法解释2007?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条 第五条 第七条
基本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7〕6号
(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75次会议通过)
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五百张(份)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有其他严重情节”;复制品数量在二千五百张(份)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第二条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包括复制、发行或者既复制又发行的行为。
侵权产品的持有人通过广告、征订等方式推销侵权产品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发行”。
非法出版、复制、发行他人作品,侵犯著作权构成犯罪的,按照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第三条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一)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
(二)不具有悔罪表现的;
(三)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
(四)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第四条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所得、非法经营数额、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社会危害性等情节,依法判处罚金。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或者按照非法经营数额的50%以上一倍以下确定。
第五条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第六条 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
第七条 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