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主要方式(侵权责任主要方式有哪些)
侵权责任法民法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侵权责任法
《民法典》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侵权责任法》重点解读侵权责任法作为构建我国民法体系的最重要一部分,终于在2009年12月26日尘埃落定,在侵权领域,也算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该法对保护公民民事权益做出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定,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与公众利益也息息相关。
侵权责任法作为构建我国民法体系的最重要一部分,终于在2009年12月26日尘埃落定,在侵权领域,也算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该法对保护公民民事权益做出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定,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与公众利益也息息相关。它的面世,不仅向制定完备的民法典迈出了关键一步,而且突出了对人的生命健康的法律关怀。为我国实现法治的现代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此对侵权责任法重点法条做出解读,以便在实务中能正确的运用此法律。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司法解释?
1、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认定是由事实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的关键环节。
2、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成立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是行为主体对结果具有过错。
3、在认定因果关系时,应当采取“直接因果关系推定”和“间接因果关系推定”相结合的方式,即考虑事实推定和逻辑推定两种因果关系推定方式。
4、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具体的证明要求和推定规则,如《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
1. 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认定原则;
2. 因果关系的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
3. 因果关系的逻辑推断和事实推定;
4. 多因素引起的损害结果的认定;
5. 损害结果与原告主观因素的关系;
6. 原告自己的过错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7. 未来损害结果的认定。
该司法解释对于侵权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中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原则较为笼统。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其中明确了如下几点:
1. 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行为方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实际发生的情况、其它因素的作用等。
2. 某个行为是否成为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当根据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行为方可能不承担全部责任,被害方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 因果关系的认定不能根据猜测、推测等想象来进行判断,必须具有理据支持。
该司法解释对于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标准,有助于加强对侵权责任的司法保护,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