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为什么能判缓却不能取保

法律观点 2025-09-04 7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在刑事案件中为什么能判缓却不能取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在刑事案件中为什么能判缓却不能取保的知识,包括在刑事案件中为什么能判缓却不能取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 公检法都取保了,检察院量刑三年,没有说可以缓刑,还有机会缓吗?

公检法都取保了,检察院量刑三年,没有说可以缓刑,还有机会缓吗?

有的,我见过认罪认罚后,检察院建议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最后他老婆厉害,争取判了缓刑。当时他的律师说破了嘴皮子,检察院就是不改建议,说这么大的数额只能实刑。但是案子到了法院,开庭二次后,法院判了缓刑,他的案子是这样的。

涉嫌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罪,同案犯一起有9个人,他起诉的排名是最后第8名。是电信诈骗的第三层资金分流,涉嫌转账的流水48万。都不需要想,隐瞒掩饰罪10万就是有期徒刑三年,何况48万。当时他们的同案犯还说可以取保,说家里的人在运转,结果是17天全部逮捕。

检察院让他们退钱,退非法获利。他转账了48万,但是收的好处费1万,公诉人告诉他,获利是获利,量刑是量刑,量刑就按流水来,不按获利来。受害人的钱如果他不能退赔,就得判有期徒刑三年,说这48万他也有责任,就建议有期徒刑三年,不缓刑。

开庭的时候他自己都认了,三年就三年吧,最后他老婆把他们市里面所有隐瞒掩饰判决的案例全部找到了,看到了有和他们案子一模一样的的,说不需要退赔,只需要退获利和缴纳罚金就可以缓刑。于是转账50万的全部实刑,50万以内的缓刑。

公检法都取保了,检察院“量刑”三年,没有说可以缓刑,还有(缓刑)机会吗?

本题的“错误”有两处,其一是“公检法都取保了”,犯罪嫌疑人在一个单位“取保”即可,不必要“取保”三次。其二是“检察院量刑三年”,人民检察院只是“量刑建议”而已,并非“量刑“。“定罪量刑“是人民法院的职权所在!

该案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三年”,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判处被告人“缓刑”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规定,“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

我以为判处被告人“缓刑”希望甚大。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仅仅只是“建议“而已,并非该案最终处罚。人民法院审判中,根据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适应“缓刑“的法定情节,依然会判处被告人“缓刑“的。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三年”,亦在“缓刑“处罚范围之内。合乎法律规定。

绝大多数刑案检察院的态度是决定性的,法院只是过过场。特别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以来。轻案检察院提出精准量刑建议,法院没有特别理由必须采纳。已经取保的轻案起诉,检察院没提缓刑建议,法院一般也判缓刑,不再收押。目前最高检要求大幅减少审前羁押率,依法可能判处三年及以下可以不批捕,除非是严重罪名或累犯。

确切地说缓刑的机会应该不大,除非你有不适合羁押的条件,否则应该就是实刑。

公检法三家都对你采取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而最后检察机关的建议量刑期限为三年,这么看题主在当地应该有一些实力,要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正常来说的话最开始公安机关就会对你刑事拘留,然后检察机关批捕,最后法院判处实刑,接着用羁押期限抵刑期。

如果我猜的不错,题主所说的应该是类似赌博罪一类的案件吧。既然检察机关的建议量刑标准为三年,法院基本都是会采纳的。在目前依法治国、扫黑除恶的大环境下,没有谁敢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改造,在监狱中表现良好,争取提前出狱。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别犯罪!千万别犯罪!千万别犯罪!

走司法程序期间被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判缓刑。如果你的案件有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会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不同意,那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就不会实施,如果你同意,那么法院一般就会采纳检察机关的意见,并且根据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要对是否适用缓刑提出明确意见,那么如果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没有明确提出是否适用缓刑,一般就不会适用缓刑。如果不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检察院的量刑建议,那么你判缓刑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在刑事案件中为什么能判缓却不能取保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