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连带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多久

法律观点 2025-09-21 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民法典连带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多久的一些知识点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 连带担保人过了担保责任期限,还需要承担保证责任吗?

连带担保人过了担保责任期限,还需要承担保证责任吗?

连带担保人过了担保期,是不需要在承担担保责任的,法院也不会判决担保人承担责任。

一、担保人的责任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

1、一般担保。如果要追究担保人的责任,必须先追究主债务人的责任,强制执行后仍然无法偿还债务,才可以追究一般担保人。而且,债权人不能单独起诉一般担保人。一般担保需要明确的写在担保合同中。

2、连带担保。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债权人即可以找债务人偿还,也可以直接找连带担保人偿还,不用先起诉追究债务人。一般情况下,合同没有注明的都按连带担保。

二、担保的期限

1、担保合同中约定了担保期限的按照合同约定,但是,担保期限不能低于借款期限,也就是说你借款一年,担保期限不能小于一年。

2、每月约定担保期限的,担保期为债务到期后6个月内,也就是说,债务约定6月1日到期,如果没有约定担保期限,那担保期就是到12月1日,过了这个期限,就不需再承担担保责任。

3、如果担保期限约定不明,比如担保债务人本息付清时止,这种约定是约定不明,担保期限为2年。

如果你的担保期已过,你就不需要承担担保责任。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涉及到连带责任保证人的保证期间的法律知识,我来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连带保证中,债权人必须在特定的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个期间就是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具体有多长,首先看债权人和保证人可以约定,但不能少于6个月。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6个月,如果约定不明,则保证期间为两年。保证期间的起算点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

法律设定保证期间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力,让保证人尽快履行保证责任,它的功能和诉讼时效类似。因此,如果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没有在保证期间内要求连带责任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期间经过以后,连带责任保证人就不用承担保证责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因此,保证期间经过以后,连带责任保证人无需承担保证责任,法院也不能判决其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责任的保证期指的是债权人与担保人之间可以约定,担保人能够承担担保责任的一个最长期限,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限内,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主张要求其替债务人偿还欠款,但是如果债权人超过此期限没有向担保人主张,担保人将不再承担偿还责任。

所以担保人的保证期限对于保证债务的履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该期限内,债权人等于对该债务多了一层保险,当债务人不清偿的时候还可以要求担保人进行清偿,但是,如果担保期限约定不清或者约定的时间范围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则保证期限有可能被认定无效或者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履行,这样有可能会给债权人造成更大的法律风险,所以在约定保证期限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以下法律规定。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2条,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第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正规的担保期限应当是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该日开始计算,如果约定的期限比债务履行期限还要短,如果债务还没有到期,而担保责任就已经失效了,这样的约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另外,如果约定的期限不够明确,像上述法律规定所讲的,直到还本付息之日止,因为还本付息之日是不确定的,如果债务人一直都无法还清,那么保证期限有可能存在无限延长的情况,这样的约定也不利于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如果约定的情况不够明确,只能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期限来计算保证期限。

OK,关于民法典连带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多久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民法典连带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多久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