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犯罪取证规定有什么
哪些行为会侵犯知识产权呢?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包括版权、专利和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包括:版权侵权、专利侵权、商标侵权。
假如未经权利人授权而擅自使用了别人的原创图片、文章、音乐、视频等作品,都属于版权侵权,也叫著作权侵权;当生产或销售了别人已经取得专利权的产品,属于专利侵权;如果用了别人已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的商标或山寨了某些商标,都可以认定为商标侵权。
说得形象一点,知识产权就类似于无人便利店里的商品,知识产权权利人就相当于是这个便利店的老板,只要您拿走一次商品,就需要进行一次付费(也就是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不管您是存在侥幸心理直接拿走商品而不主动付费,还是您自己不知道要付费或是因自身失误忘记付费,这些行为都是侵权,都应该承担知识产权侵权的赔偿责任。
1、未经授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2、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
3、变相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4、未经授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5、为侵权行为提供场所、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6、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权行为。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多样,知识产权的客体繁杂,专业技术性强,具有不稳定易毁灭等特点,导致相关侵权证据收集难度大,因此维权起来很困难。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请联系章勤律师。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单位犯罪这句话对吗?
侵犯知识产权罪可以是单位犯罪,但并非绝对。单位如果以盈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但具体情况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例来判断。因此,这句话的表述需要更具体一些,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其正确性。
侵犯知识产权的可以构成单位犯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一十九条 【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侵犯知识产权罪可以是单位犯罪,也可以是个人犯罪。单位犯罪指的是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组织体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单位实施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那么单位就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但同样,个人侵犯知识产权也可能构成犯罪。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单位犯罪”,这取决于具体的犯罪主体和行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知识产权犯罪取证规定有什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