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父母能要回被收养的小孩吗
被养父母养大的孩子该不该与亲生父母相认、来往?
这种问题,确实是存在一定数量的人群需要去面对,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亲生父母无法养大,但是本质上有一个需要被提出的就是,亲生父母给了你做人的机会,虽然没有尽到抚养义务,但是我们还是要心存感激。其次,养父母对孩子的投入与付出的情感甚至超越了亲生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是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人,虽无血缘关系,却也有着再造之恩。古人云: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养父母的未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需要养子去参与的,这就好比前三十年,你抚养我成人,成家,后几十年,我为您养老。当亲生父母再次相认,这就需要当事人自己抉择,无论相认与否,都不能抛弃养父母。
这个问题要看开,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父母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别人的。送给别人绝大部分有不得已的苦衷。亲生父母给了自己来到世界上的机会,血脉相连,应该相认来往。当然养父母这边的恩情也不能忘,非生而养,恩同再造。比常人多了份父母的爱,很幸福。
当然应该,被抛弃的除外,但抛弃也有两种,一种是能养不想养,故意抛弃,比如一些重男轻女的父母,生了女孩就丢弃了。还有一种却是迫不得已,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对孩子的监护养育,我大姨就是这样,她的亲生父亲是解放前的教书先生,母亲是农民,本份忠厚的一对夫妻有两个儿女,生活得不错,后来因为父亲病故,母亲养不起两个儿女,就把大姨托人送到城里,几经周转被我外婆收养,那时我外婆没有孩子,几次流产,有人说如果抱养个別人的孩子就能留住自己的孩子,果然收养了大姨后,外婆接连生了四个都健康长大了,大姨快五十了,她的弟弟突然找上门,向她讲述了经过,大姨不信问外婆,外婆告诉她是真的,让她自己去决定认不认亲妈亲弟,大姨想不通不认,她的亲弟是个农村小学老师,有文化通情理,来找外婆帮助,几次三番诚恳地交谈,善良的外婆被打动了,和大姨的亲妈见了面,两个年过七旬的母亲谈了一整天,说着谈着,哭了笑了,大姨的亲妈原来真的是迫不得已才抛弃孩子的,当初她把大姨交出去,担心女儿受苦,就对亲戚说一定要把女儿带进城里,找个家境不错的人家,而且要夫妻恩爱没子女的,她的孩子要成为养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她把孩子送给陌生人多少能得到一笔钱,但她选择不要钱让亲戚帮忙找个好人家,大姨才有了平安详和的人生,我大姨了解真相后终于还是认了亲生母亲,大姨是个感恩重情之人,经常接她的亲妈来家住,她亲妈来了,大姨来接外婆,外婆也去了,三个人在院子里说说笑笑很是融洽,就这样两个妈妈同一个女儿,大姨和她们都很亲近,每年两个老人都会被大姨接去她家几回,她陪伴伺候,无一不细致,直到二老去世,我大姨庆幸一生有两个好母亲。
被抱养的孩子该不该与亲生父母相认、来往?我觉得应该。因为被抱养的孩子潜意识里都对亲生父母有一份怨恨。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送养的孩子都觉得自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
我爱人也是被抱养的。我现在的婆婆其实是他的亲姨妈。我爱人在亲父母那边排行老幺,也是因为计划生育才把他送走的。当时婆婆这边没有男孩,婆婆身体又不好,以为不会再有孩子了,就把他抱了过来,没想到刚抱过来,婆婆又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孩。公公婆婆从小对他也特别好。可爱人心里一直有个心结,情绪也很不稳定。就觉得自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从小寄人篱下,特别缺乏安全感,四十多岁的人,有时候喝了酒哭得像个孩子。从我俩认识以后,我就慢慢开导他,让他慢慢释放对亲生父母的怨恨,看到自己深藏在内心的对亲生父母的爱。也让他看到养父母这么多年来对他的付出。同时,和自己的亲哥哥姐姐们多来往,多交流。现在,我爱人的情绪稳定多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酗酒了。
所以,如果养父母对孩子足够好,教育得当,就不用担心孩子与亲生父母相认后,就会离开自己。而如果真的想要离开,不管相不相认,他早晚都会离开。只是,大多数抱养孩子的养父母都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这个孩子给自己养老,所以才会特别担心。所以,海灵格先生说:抱养其实是不合适的。“代养”会更合适。也就是我们代替孩子的亲生父母来抚养这个孩子。到了合适的时候,我们允许孩子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是我们的一份善良,一份功德。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亲生父母能要回被收养的小孩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