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没借条有要钱信息怎么起诉
50万借条没有转账凭证怎么起诉?
五十万的借条没有转账凭证也可以起诉,因为不是说五十万的借条吗,只要有借条没有转账凭证就以借条来起诉,只要借条是借款人自己亲自写的和是亲自签的字还应该按得有指母印就更有效了,签字还可以模访,但手指印是决对不能模访的,所以只要有借条起诉就有法律效力。
50万的借条没有转账凭证,怎么起诉呢?
那你找一个律师问一下。律师会让你出示一份银行的流水。
看你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有这么多钱借给别人呢?
然后你没事的时候我就给她打一个电话,就说他欠你的钱了,然后这50万什么时候还?
然后对方可能就是跟你对话的时候就会说哦,这个钱我现在没有,啥时候还你,这就是证据,你打电话的时候录音下来就可以。
有个朋友借钱不还,没有借条但是有聊天证据,通过法律起诉能要回吗?
借钱不还通过法律途径还是比较靠谱的,你这种没有借条的情况下,是否有转账记录保留呢,是否有对方的身份证信息呢,起诉需要提供对方身份信息,就单单凭聊天记录去起诉,这种胜诉率不是很大,你可以选择先给对方发一份律师函,起威慑力作用,微信小程序欠条说就可以代发律师函服务,建议以后借钱给别人,一定要记得跟对方打一份借条,小程序欠条说就可以创建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电子借条,到期不还自动仲裁,可申请法院执行。
别人欠我钱,但没写借条,有微信的聊天记录,和转账证明,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只有转账凭证没有借条的钱,法院会如何判决?
山海潮律师 2019-03-19 16:02:10案例:王女士和张女士系朋友关系,因张女士做生意需资金周转,故向王女士借款。王女士陆续向张女士转账共计30万元。收到转账后,张女士拒绝出具借条。后经多次催要,张女士却以30万元系与王女士的经济往来,而非借款为由一直拒绝还款。故王女士诉至法院。 (案例引自中国法院网)
根据法院的审判及法律规定,原告可通过两种法律依据向被告主张权利。
一、向被告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获利的一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的、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是曾经有根据但是后又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因此,受益者有义务将没有合法根据获得的利益返还给受害人。
在法院的判例中,被告张女士未能充分举证证明其与原告王女士之间存在经济往来,因此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被告接受原告的汇款,并没有合法的依据,因此法院判决被告张女士向原告返还不当得利。
二、向被告主张偿还借款(欠款)
2015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十七条的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被告对其抗辩理由具有举证责任。若被告完成其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将转移给原告。若被告未完成举证责任,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在法院的判例中,被告张女士对30万系原被告经济往来之帐的抗辩并没有完成举证责任,故举证责任并未转移给原告,由被告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根据上述规定,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故法院判决,被告张女士偿还原告借款30万元。
在2015年以前,很多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的人为了转移举证责任,只能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但在2015年“民间借贷规定”出台后,此类情况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认定借款关系的存在。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借款往来中,我们应坚持谨慎的态度,要求出具借条,同时要养成保留证据的好习惯。
法海一粟认为,本案可以去法院起诉,并且能够得到法院的胜诉判决。
1、民间借贷关系的生效条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关系的成立,以借款的交付为前提。因此,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时,须对借款是否交付的事实予以审查。
2、题主关于本案的事实主张是可以得到证明的。在民间借贷案中,借条只是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但不是借贷关系生效的证据。因此,没有借条,可能存在借贷合意如何证明的问题。从本案基本事实来看,题主将款项出借给他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的,同时,有微信记录可以证明双方是借贷关系。因此,一般情形下,本案借贷关系存在并生效的事实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3、被告就自己的抗辩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因此,本案中,被告可能的抗辩就是:转账系偿还之前的借款或债务。有鉴于此,法海一粟认为,被告应当对于自己的抗辩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否则,可能会承担败诉的结果。
法海一粟:运筹帷幄之中,决战法庭之上。
OK,关于借钱没借条有要钱信息怎么起诉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借钱没借条有要钱信息怎么起诉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