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意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法律百科 2025-07-02 1
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意义介绍:
  1. 现行宪法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保护的范围是?
  2. 我国法律对的个人财产有哪些保护措施?
  3. 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义是什么?

现行宪法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保护的范围是?

对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国家法律主要有如下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物财的;

(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对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刑法》作了下列规定:“第一百五十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一条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五十二条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一百五十三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抢劫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六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另外,《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我国法律对的个人财产有哪些保护措施?

1、宪法规定: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民法通则规定: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3、物权法规定:第六十四条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

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义是什么?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合法财产:是指财产取得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但说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经及其它合法财产。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手段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其中刑事法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佥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②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受到保护。由于年龄和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还不能独立参与较复杂的经济活动,自己的财产由父母代为管理,尤其是那些可能导致财产减少的活动,必须经过父母同意才能进行。但我们可以独立以自己的名义接受赠与的财产,父母不能干涉或者将我们接受的财产据为己有。 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当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佥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