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提交的材料包括什么

法律百科 2025-09-06 5
大家好,关于行政诉讼提交的材料包括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行政诉讼提交的材料包括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指什么?
  2. 行政诉讼法常识:当事人如何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3.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指什么?

您好,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发生行政争议,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行政机关。

行政诉讼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在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称为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

被诉的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是被告方的代表,也是当事人。行政诉讼参加人除指诉讼当事人外,还包括第三人、诉讼代理人。

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诉讼代理人是指代为他人从事诉讼活动的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所有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或某个诉讼阶段参与诉讼活动的人,不仅包括诉讼参加人,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和翻译人员。

行政诉讼法常识:当事人如何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调取证据申请书。调取证据申请书应当写明下列内容:

(一)证据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等基本情况;

(二)拟调取证据的内容;

(三)申请调取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案件事实。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调取证据的申请,经审查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及时决定调取;不符合调取证据条件的,应当向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说明不准许调取的理由。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答复。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经调取未能取得相应证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其立法目的是更好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主要体现在举证方式的不同,民事诉讼中是谁主张谁举证、行政诉讼则正好相反,公民一旦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

1、我国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目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我国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为遭受行政机关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行政诉讼法是司法机关对行放机关实施监督的法。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为遭受行政机关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随着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日趋广泛和复杂,行政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如何为受害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众多的救济途径中,行政诉讼可谓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行政诉讼法的许多规定,如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受案范围、案件管辖、起诉和受理、赔偿诉讼、判决等内容,均充分体现了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行政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它不仅为公民人身权、财产权遭受损害提供救济,而且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于公民劳动权、受教育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和救济。法院通过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改变显失公正行政处罚行为,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承担赔偿责任等多种方式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救济。

OK,关于行政诉讼提交的材料包括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行政诉讼提交的材料包括什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