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仲裁结案多久
劳动仲裁赔偿是否可以拖3年?
不可以拖3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等争议发生纠纷,如果不能协商解决的,劳动者应当自纠纷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为1年,超过1年仲裁时效,即使向法院起诉,法院也会驳回劳动者的诉讼请求。
仲裁立案后多久通知开庭?
立案后具体会在四十五日内开庭。仲裁庭需要在该期限内完成开庭、审理和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则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不超过十五日。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仲裁立案后二十五天通知开庭。因为,仲裁从立案到开庭最多需要二十五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在五日之内将仲裁申请书送达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有十日的答辩期,被申请人答辩后,仲裁委员会在五日内送达申请人。开庭前五日通知双方当事人,以上流程最多需要二十五天。
我想问如果我的合同纠纷案走广州仲裁委大概要多久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纠纷既可以仲裁,也可诉讼,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怎么选合适?
仲裁和诉讼同为解决民,商事合同纠纷的方式。都能从实质上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一,解决争议主体不同。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主体是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而以诉讼解决争议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
二,程序不同。仲裁依据巜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规则规定的程序处理案件。而诉讼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案件。
三,受理案件依据不同。仲裁案件能否仲启动仲裁程序,要看争议双方有无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或选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而诉讼,一旦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
四,审理案件方式不同。仲裁机构审理案件以书面审理为原则。而诉讼方式审理案件则恰恰相反,必须开庭审理。
五,仲裁不公开进行。诉讼方式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外,一般公开审理。
六,裁决为一裁终局,不允许上诉。而诉讼方式,除部份案件一审终审外,大部份案件为二审终审。
鉴于您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仲裁协议,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护合法权益。
这两种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一般的民事案件,是根据优势证据的原则,只要你证据清楚,法院一般都会做出正确的判决;更何况进行诉讼,一审判决错了,二审还可以纠正,做出正确的判决。诉讼是严格按照诉讼法来进行的,这个很刚性,出错的几率小得多。
仲裁则不一样,它是一裁终局。即使申请方和被申请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仲裁员受到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限制,未必就能像法院一样做出准确的判决。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仲裁裁决一旦做出,除了仲裁法的规定以外(这种可能在实践中很少的情况),就没有办法改;假设这个仲裁裁决是违背了法律的规定,没有办法改过来。
仲裁集聚了律师和其他专业的人士,总体的水平并不差。但是,很多仲裁员如果水平很高的话,很多还不愿意来做仲裁案件。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真正水平很高的人,他还愿意做专业的事情,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做一个案子并挣不了多少钱,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样有可能来办理案子的仲裁员,有些就不是这个行业的精英人士,并不能够保证把这个事情做好。问题的重要在于,案子一旦办错,没有机会纠正。
我是做商事的律师,我一般主张当事人在选择的时候,一般不选择仲裁。
谢谢邀请。我既是律师,也是我们当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这个问题我可以帮助到你。
诉讼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种,你这里所说的诉讼应该是民事诉讼。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具有司法强制的效力,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来看看区别在哪里?
民事诉讼是默认的争议解决方式,而仲裁则需要当事人作出特别约定
诉讼,通俗地说就是向法院起诉,这不需要当事人在合同或者协议中作出特别约定,因此也可以说是默认的争议解决方式。
而仲裁必须要当事人作出特别的约定,可以是在争议发生前的合同条款中就约定了,也可以是在争议发生以后双方共同协议提交某具体的仲裁委员会来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约定了仲裁来解决争端,如果仲裁条款有效的话,就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即有效的仲裁条款具有排除法院的诉讼管辖的效力。
仲裁和民事诉讼涉及的范围有区别
诉讼的方式可以受理所有的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争议,但并不是全部的民事争议都可以约定仲裁,一般只有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也就是民间通俗说的商事纠纷才可以约定仲裁,对于一些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纠纷比如婚姻、继承、扶养等,是不可以约定仲裁的,必须要诉讼解决。
因此诉讼方式所解决的争议范围,明显要广于仲裁。
诉讼以二审终审为原则,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我国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法都是二审终审,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虽然现在民事诉讼法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对于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局,但是其他的绝大部分诉讼仍然实行二审终审。
仲裁是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下来经合法送达当事人,就具有法律的强制执行效力。
裁判人员的构成不同
诉讼中担任裁判任务的是独任或者合议庭法官,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主审的必须是法官,法官是法院有编制在职人员。
仲裁的独任仲裁员或者合议庭成员,均由仲裁员组成,仲裁员与仲裁委员会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不属于仲裁庭固定在编的在职人员。审理具体案件的仲裁员,由当事人按程序,在具备条件的仲裁员名册里面选定或者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按规定指定。
民事诉讼以公开审理和判决为原则,仲裁正好相反
在民事诉讼中实行公开为原则,除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等特定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外,其他案件都是公开审理和判决。
而仲裁则是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裁决书亦然,除非各方当事人一致明确要求公开审理和裁决。
关于这一点,在实践中,有部分商事主体并不希望自己的争端公之于众,随着最近这几年法院裁判文书公开上网,有些不希望争端公开的主体,在拟定的合同条款中选择了仲裁作为争端解决方式。
以上是民事诉讼跟商事仲裁比较明显的区别,当然,二者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作为国家法律认可的争端解决方式,各有其特点,不能说谁优谁劣,当事人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来作出决定。
以上,供参考。
——-——
律师视角看世界,案件背后释法理。欢迎关注@文金发律师,多学法,免吃亏。想了解更多法律常识的朋友,也可关注律师力荐的下面这本书,看似不起眼,实为很重要。
仲裁和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常见方式。他们的不同如下:
- 程序和程序时间:仲裁的程序比诉讼简便,程序时间也比诉讼短,因此如果纠纷不复杂,可以考虑仲裁。但如果纠纷复杂,诉讼可以提供更多的证据和证明的机会。
- 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仲裁裁决是由仲裁员做出的,而法院判决是由法官做出的。如果不满意仲裁裁决,可以提起诉讼,但如果不满意法院判决,需要申请上诉。
- 秘密性:仲裁是一个秘密的程序,诉讼是公开的程序。如果需要保护商业机密,可以考虑仲裁。
- 费用:仲裁的费用通常比诉讼的费用低。但是,仲裁的费用可能会因仲裁员的费用不同而有所变化。
总的来说,选择仲裁还是诉讼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纠纷不复杂,可以考虑仲裁;如果纠纷复杂,可以考虑诉讼。在决定前,最好咨询律师,得到专业的建议。
合同纠纷仲裁好还是到法院起诉好?
针对合同纠纷,选择仲裁还是起诉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个人偏好。以下是一些权衡因素:
1.速度:仲裁通常比起诉要快。仲裁程序相对简化,通常在数月内得出裁决结果。起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得出判决。
2.费用:仲裁和起诉的费用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起诉需要支付律师费、诉讼费和其他费用,而仲裁费用可能更为灵活,可以由双方自行商议或根据仲裁机构的规定支付。
3.隐私性:仲裁通常具有较高的隐私性。裁决结果没有公开性,仲裁过程也相对保密。相比之下,起诉则是在公开的法庭上进行,所有的程序和裁决结果都会公之于众。
4.执行力: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一样具有执行力,而且仲裁裁决更容易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承认和执行。然而,在一些国家,法院判决的执行可能更加直接和强制。
5.专业性:仲裁通常由双方自行选择仲裁员,可以根据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的需求选择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相比之下,法院可能难以保证法官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
因此,当面临合同纠纷时,可以通过权衡以上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