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酒驾不能进国企了吗
国企员工会因为酒驾被开除吗?
我的回答是 ,当然会。本来酒驾就是触犯了法律的事,也是不为自己生命和他人财产生命安全的负责的行为。酒驾早已写入刑法,只要酒驾就是触犯了法律。一个触犯法律的人,当然会被开除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
国企员工当然是会因为酒驾被开除了。我们知道,酒驾甚至是醉驾行为,已经作为专门条款,纳入了我国的治安管理法和刑法,也就是说,不管酒驾和醉驾,都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应该追究当事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国企员工应该认真遵守各项厂规厂纪等等规章制度,更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可见,酒驾当然是可以开除的。
国企员工酒驾对升职有影响吗?
酒驾会影响职务晋升。酒驾行政处罚会记录到个人档案,所以酒驾行政处罚对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
饮酒后的具体处罚如下: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处理完毕后能应聘国企单位上班嘛?
醉驾的话应该还可以在国企上班。醉驾的刑事处罚是拘役,国企职工被判拘役或者缓刑,都是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六)项规定解除合同,但是解除合同,还是给予其他处罚,取决于用人单位。如果是拘役或者缓刑,企业可以不解除合同。
国企干部酒驾如何处理?
国企干部酒驾除了触犯常规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外,现在对于国有企业干部的违法行为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那就是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一、首先酒驾触犯了道交法,严重的会触犯刑法
1.相关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2.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1)酒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属于违法行为,要行政拘留15天。
(2)醉驾: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醉驾属于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3)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国企干部酒驾还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有的人说国有企业干部又不是公务员,不会按照政务处分法进行处理,这种看法是错的。国有企业干部是属于政务处分法的约束和管理对象的。
《政务处分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其中,《政务处分法》明确: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即: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所以说,如果是国企干部,酒驾不仅触犯了道交法,还触犯了政务处分法。
1.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会被开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从道交法、刑法的定义看,酒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被认定为犯罪,那肯定要被开除。
2.未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未被认定为犯罪,只认定为违法的酒驾行为,一般不会开除,除非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比如散布狂妄自大言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四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如果仅仅是酒驾,老老实实认错,接受处罚,认罚态度良好的,可能是记过处分,另外扣罚工资,降低绩效考核系数。
如果是酒驾,态度不太配合,酒后还嚣张跋扈,给国有企业形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可能会被开除。
三、如果是党员,还触犯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果国有企业干部是党员,还讲接受响应的党纪处分。
1.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会被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应当开除党籍。
2.酒驾未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轻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关于“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的规定,酒后驾驶行为与党员的身份极不相符,影响了党的形象,应当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党纪处分,但不一定开除党籍。大多数情况下,酒后驾驶行为属于一般违纪,可以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轻处分。
四、相关案例
1.千亿国企副总醉驾公车被查:拘役一个月 开除公职
2019年,北京市纪委监委通报称,1月10日晚,首创集团副总经理谢德春应邀参加私人聚餐。餐后,谢德春独自驾驶单位公务用车回家,途中因醉酒驾车被公安机关查获,被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谢德春受到开除公职处分。
2.大庆市水务集团城市排水公司原经理杨振芳酒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职
2017年12月29日晚,杨振芳与朋友聚餐饮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经检测系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受到罚款2000元、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的行政处罚。2018年4月,杨振芳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职。
总结:国有企业干部酒驾首先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将触犯《刑法》,同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如果是党员还触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最低处罚是: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国有企业将给予至少记过,一般予以免职;党内给予至少警告处分,一般严重警告处分。如果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党内开除党籍;单位将给予开除处分。
酒驾的处理除了会被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处罚外,如果国企干部是党员的会受到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同时还会受到政务处分或处分。
划重点
☛党纪处分
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党员依法受到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但并不是所有的行政处罚都会给予党纪处分的,执纪实践中,给予党员党纪处分的案件主要类型为酒后驾驶、斗殴和“黄赌毒”等。可以看出,酒后驾驶是党纪处分的主要类型。对于饮酒驾驶行为的党员,在党纪处分时,会根据饮酒事由、参加宴请的地点、人员、费用及支付渠道等问题,了解是否存在违规接受宴请、公款吃喝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给予饮酒的违法党员视具体情节给予党内警告直至开除党籍。
☛政务处分或处分
国企干部是公职人员吗?
很多人对公职人员可能不太了解,大多数人认为,公职人员就是单位上班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干部就是公职人员。其实,这样理解都是片面的,也不准确。
那什么是公职人员呢?
对于国有企业人员,简单地讲,必须是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对于违法的国企公职人员给予的政务处分或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法律小常识
1.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的机关如果是监察机关,其作出的就是政务处分,因为政务处分只能由监察机关作出;对违法公职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的机关是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就是处分。
2. 酒驾简而言之就是喝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酒驾被分为两种,一是饮酒驾驶,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二是醉酒驾驶,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简称醉驾。
☛法律链接☚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处责令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并且扣押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受到处罚的,需要判处十日以下的拘留,同时吊销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结语: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显示,起诉人数排在第一位的罪名是危险驾驶罪。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虽然已成为常识,但并没有引起个别人的重视,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去以身试法!酒后禁驾,获取生命保障;遵纪守法,造就安全社会。真心希望喝酒后的“司机”,莫抱侥幸心理,图一时之快,害人(也包括你的孩子无法参加某些特殊岗位的招录)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