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主体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知识 2025-07-28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合同的主体部分包括哪些内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合同收款主体是指什么?
  2. 简答——经济合同主体包括哪些内容?
  3. 合同中,主体和客体如何区分?
  4. 保证合同主体和客体分别是谁?

合同收款主体是指什么?

合同收款主体是指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

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依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而债务人则依据法律和合同负有实施一定的行为的义务。当然,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地位是相对的。

在某些合同关系中,由于一方当事人只享受权利,而另一方当事人仅负有义务,所以债权人与债务人是容易确立定的。

简答——经济合同主体包括哪些内容?

一、法人 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而言的,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

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依照法律和法定程序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目前,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六类: (一)独立预算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

(三)享有财产所有权和实行独立核算的城乡集体组织。

(四)独立核算的经济联合组织。

(五)有独立经费的社会团体。

(六)符合法人条件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

二、个体工商户、专业户、承包经营户和农户 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主要是指法人。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除法人外,还有个体工商户、专业户、承包经营户、农户。

这部分特殊情况下的公民虽然不是法人,但可以成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同法人签订经济合同。

合同中,主体和客体如何区分?


1、合同中主体和客体是需要明确区分的。
2、主体是指签约双方的当事人,一般为企业、个人等法律主体。
客体是指合同中规定的具体事项、行为或财产等对象。
3、在合同中,主体通常分为甲方和乙方,分别代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客体则根据具体合同内容而定,可以是商品、服务、资产等。
4、清晰地区分主体和客体,有利于合同的明确和具体,避免产生疑义和误解,保证合同有效性和执行力。

保证合同主体和客体分别是谁?

(一)主体

民法典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接受担保的一方和提供担保的一方。

1.接受担保的一方

在担保借款合同纠纷中,接受担保的一方是贷款人,一般是案件中的原告。

2.提供担保的一方

在担保借款合同的纠纷中,提供担保一方,在保证担保中,只能是第三人,在抵押和质押担保中,既可以是借款人,也可以是第三人,他们一般是诉讼中的被告。保证人、抵押人和出质人是有资格限制的,对此《,民法典》(2025.1.1生效)分别作了明确规定:

(1)保证人。《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条 【不得担任保证人的主体范围】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2)抵押人。抵押人必须是可以设立抵押的财产的所有权人、处分权人或所有权人授权的人;依法不能抵押的财产的所有权人或处分权人不能作为抵押人。这里,承包人既不是土地的所有权人,也不是土地的处分权人,仅是土地的使用权人,但因经发包人既所有权人授权同意,承包人便可以将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财产所有权人的授权同意,应认为是抵押权利的让渡,实际上也是处分权的转让。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纠纷,因财产所有权人不是抵押人,而不能成为被告,但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故应将其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实践中应注意的是,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经授权的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既然不能作为保证人,也就不能以自己的财产为他人借款设立抵押。也就是说,当抵押人为借款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时,应受前述有关保证人的资格限制。当然,这些单位以自己的财产为自己借款设立抵押是允许的。

(3)出质人。出质人必须是动产质物的所有权人、质押权利凭证中的债权人,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股份的持有人,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享有人等。

(二)客体

民法典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担保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保证担保中,客体是行为;在抵押担保中,客体是抵押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及不动产上的权利,如土地使用权;在质押担保中,客体既可以是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也可以是无形的财产权利,如依法可以转让的债权、股票、股份,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关于合同的主体部分包括哪些内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