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人身保险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的诉讼时效均为五年?
1.非寿险之诉讼时效。人寿险之外的其他保险,包括除海上保险以外的所有种类的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健康保险,适用保险法规定的2年时效,自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2.人寿保险的诉讼时效。人寿保险,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生死两全险。其时效为:自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年。
3.海上保险的诉讼时效。海上保险是以海上危险或事故为保险责任范围而成立的一种财产损失保险合同。其时效为2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买卖合同欠款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欠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赊账”、“欠账”,说白了就是拿货或消费先不给钱,等有了钱再还。欠款在买卖合同纠纷中是常见的一种债务不履行的行为。当我们遭遇欠款时,我们可以寻求司法救济,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进行追讨。然而,司法的保护并不是无限期的,提起诉讼要受到诉讼时效的规制,一旦过了法定的诉讼时效,欠款就变成了“裸债”,债权人就丧失了胜诉权。
《民法总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同时该法还对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分别作出了规定。
在买卖合同纠纷中,追索欠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那么这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应如何确定呢?下面笔者依据《民法总则》《合同法》的总则及分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复(1994)3号)答复的有关规定进行一下梳理:
第一:如果买卖合同中规定了付款期限,则有约定从约定,诉讼时效以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开始计算。
第二:如果买卖合同中未约定付款期限,则首先,双方可以就付款期限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以补充协议中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开始计算;若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依据合同其他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但如果仍然无法确定的,则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就从收到标的物时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时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第三:不管是否约定了付款期限,如果买受人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向出卖人出具了没有还款日期欠据或者欠款条,则视为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则从买受人出具欠据或欠款条的次日起重新计算。
第四:如果买受人超过了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向出卖人出具了含有愿意履行付款义务内容的欠据或欠款条,则买受人事后就不得再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出卖人不因此丧失胜诉权。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的是:欠款和借款并不是一回事儿,欠款的基础法律关系有很多,例如基于买卖合同的拖欠货款行为,基于租赁合同的拖欠租金行为,基于加工承揽合同的拖欠劳务费行为,而借款的基础法律关系只有一个即借款合同。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出具了没有还款日期的借条,则贷款人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其要求借款人履行偿还借款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借款人在贷款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借款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签了合同,对方继续在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一般来说,在签订合同后,每次付款都应当是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的。如果对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继续付款,你可以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款通知,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如果你已经向对方发出了多次催款通知,但对方仍然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付款,那么你可以考虑提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对方最后一次违约行为之日起计算的。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时效的计算中,如果存在连续或者分期履行的情况,且各项履行义务期限不同的,以最后一次履行义务期限为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计算应当以对方最后一次违约行为的日期为起点,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进行计算。
现在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应该从停止履行合同(也没有催促对方履行合同)开始计算,也就是对方停止履行合同,只要3年内有催促对方履行合同(维护合法权益)证明(证明有第三方在的调解或法院起诉),就应该从停止催促对方履行合同(维护合法权益)计算。
关于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