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假警会受到处罚吗,什么情况可以选择报警

法律知识 2025-09-21 1
你还在问报假警会受到处罚吗,什么情况可以选择报警?今天给大家分享报假警会受到处罚吗,什么情况可以选择报警的知识,有什么疑虑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1. 因为失误报了假警,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为失误报了假警,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条例明确指出谎报警情会受到处罚,但是在判断过程中明确报警人是否为主观故意,如果只是因为个人认知等问题造成情况有所偏差,一般最多受到教育、批评,但是如果有故意的情节在里面,确实造成了影响,那么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因为失误报了假警,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世界辩证统一、对立统一,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看一下,不是失误,故意报假警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故意报假警,通俗、直白的说法就是谎报警情,实质上是一种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的名称叫作“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这一违法行为的客观表现或者说行为表现为谎报警情,侵犯的客体也就是说为法律所保护而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公共秩序和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违法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也就是说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追求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违法行为的必要条件,缺之不成。也就是说,对道听途说的虚假警情,如果行为人是出于主观判断能力低下、认识有误而信以为真,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俗话说“不知者不为罪”,即便是扰乱了公共秩序和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依法也不构成违法行为,也就是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即使误报警情不构成违法,我们也要尽量减少误报。和平年代的万家平安、岁月静好,是因为全国公安民警的日夜守护、负重前行。为了这些和平年代默默无闻的守夜人,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尽量爱护、呵护他们,尽量不误报,不添乱,把有限的警力留给最需要的群众,毕竟“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报假警会受到处罚吗,什么情况可以选择报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报假警会受到处罚吗,什么情况可以选择报警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