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的几种情形包括哪些

法律动态 2025-07-21 3
诉讼时效中断的几种情形包括哪些内容解析:
  1.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
  2. 诉讼时效中断后时效怎样计算?
  3.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含义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是指诉讼时效在一定条件下被暂时停止,但两者有一些区别。
1. 中断: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是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的期限。当诉讼时效中断发生时,诉讼时效的计算被暂停,重新开始计算。中断的原因可能包括被告向法院提起反诉、双方达成诉讼和解协议、起诉状被退回等。
2. 中止:诉讼时效中止的效果是暂时停止诉讼时效的计算,但不重新计算。中止的原因可能包括法院暂停审理案件、当事人申请调解、仲裁、调解等。
总的来说,中断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期限,而中止不会重新开始计算。中断和中止的效果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停止诉讼时效的流逝,但处理方式和终止时效的结果有所不同。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中断是指对诉讼时效的计算进行暂停,即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重新开始计算。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中断通常发生在诉讼程序中的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提交起诉状、进行调解等。一旦发生中断,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其间已经流逝的时间将被抵消,相当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中止是指对诉讼时效的计算进行中止,即诉讼时效停止计算。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的中止通常发生在诉讼程序中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诉讼当事人死亡、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在中止期间,诉讼时效不会继续计算,只有当诉讼中止状态解除后,才会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简而言之,中断是对诉讼时效的计算进行暂停并重新开始,而中止是对诉讼时效的计算进行中止直至中止状态解除。

诉讼时效中断后时效怎样计算?

答: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这也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大程度的保护诉讼时效的时间,保护当事人合法的诉讼权利,诉讼的权利只有通过法律来实现。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含义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又称诉讼时效期间不完成,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使怠于行使权利者承担不利后果。但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并非出于怠惰,而是因为不得已的事由时,使权利人承担与怠于行使权利者同样的不利后果,未免失之不公。因此时效立法中有中止制度之设,以求平衡。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发生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这一部分的时间不予计算。但在这之前的时间仍然计算在诉讼时效内。

而诉讼时效的宗旨是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事件以后,之前的时间全部不再计算时间,并要从事件发生以后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