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赔偿,去仲裁怎么申请赔偿
劳动仲裁私下协商赔偿技巧?
从单位和劳动者两个角度回复。
1.单位角度
和领导先沟通好赔偿金额的底线,在仲裁庭询问是否同意协商时,表态同意协商。
然后从为员工着想的角度协商,仲裁,一审,二审,估计要1年后才能拿到钱,还不如协商解决,各退一步,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马上拿钱。
2.劳动者角度
事先想好要求赔偿的底线金额,比期望抬高至少20%的要求提出赔偿期望,然后双方协商时可以适当退步10-20%。
各留余地,协商一致,解决问题。
关于劳动仲裁经济赔偿的标准及计算方式是什么?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怎么解决?
关于劳动仲裁经济“赔偿”的标准及计算方式(方法)是什么?
命题的误区之一!
劳动仲裁不负责制订“经济赔偿标准及计算方式!
劳动仲裁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法律法规,对劳动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进行劳动仲裁。符合经济补偿的按经济补偿方式仲裁;符合经济赔偿的按经济赔偿方式仲裁。
命题的误区之二
劳动纠纷分为:经济补偿和经济赔偿。
根据劳动纠纷的性质决定采取哪种方式。
也许是经济补偿;也许是经济赔偿!
劳动仲裁经济补偿或者经济赔偿办法及标准,已经在《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不需要劳动仲裁委员会另行制定!
所谓“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
语言表述不完整。
应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者不签订劳动合同而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缴纳社保”。违反了《社会保险法》规定。
不在劳动仲裁委员会管辖权范围之内(法律界争议很大)。实际上有的地方社保局劳动仲裁也受理这类案件。
劳动者可以依据事实证明(材料),直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也可以向社保征收机构举报。
很多劳动纠纷实际案例是请专业打社保官司的律师代办。根据专业律师要求,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录用登记表、出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
劳动仲裁计算赔偿的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劳动者的平均工资越高,计算赔偿金的金额就越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补缴社会保险不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而是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 《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社保机构就欠费等发生争议,是征收与缴纳之间的纠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带有社会管理的性质,不是单一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由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保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则属于典型的社保争议纠纷,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 《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关于本次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赔偿,去仲裁怎么申请赔偿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