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过期后承认债务有效吗

法律动态 2025-09-07 5
其实诉讼时效过期后承认债务有效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诉讼时效过期后承认债务有效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诉讼时效过期后承认债务有效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 超过诉讼时效了再去催别人还钱,诉讼时效会重新起算吗?
  2.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己过借款仍在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3. 诉讼时效届满之后,债务人以短信回复确认原债权债务,后又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这合法吗?

超过诉讼时效了再去催别人还钱,诉讼时效会重新起算吗?

可以算。 如果确实超过诉讼时效,债权就面临无法实现的可能,但也不是肯定不能要回。普通债权的诉讼时效是2年,是从应该还款或付款时起算。 另外,也要考虑时效中断或中止等法定情形。有些债务表面上看超过2年,但不代表超过诉讼时效,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借款或其他债务未明确偿还及履行时间的,时效从催要后才开始起算。比如一笔借款,未约定还款时间,时效并不是从借款时起算,而是从出借人开始催要后才开始起算。

2、催要或主动还款行为,可引起时效中断重新起算。如果在时效未到前,债权人有催要行为或者债务人有偿还部分债务的行为,可引起时效中断,其法律后果是催要或偿还后,时效重新开始计算。要注意的是,债权人得如果主张时效中断,而债务人不承认,得债权人举证。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己过借款仍在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一、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计算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但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贷款人为借款人确定了返还借款期限(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必要准备时间),而借款人在贷款人确定的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贷款人确定的返还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4、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贷款人亦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而且借款人也未明确拒绝的,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5、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而且贷款人在催款时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贷款人催款时明确拒绝履行的,自借款人明确拒绝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借款合同是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期间为2年,对于当事人间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诉点应为该还款之日;未约定还款日期的,从权利人可行使权利之时起算,但从借款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再予以保护。

在分期偿还的借款,则每一笔有明确履行期限的还款在到期之日即单独起算该笔借款的诉讼时效。

至于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延长皆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借款合同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期间。

我国法律对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也有明确规定。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已过,借款人仍在还款属于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以最后一次的还款日期重新计算送送时效。

诉讼时效届满之后,债务人以短信回复确认原债权债务,后又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这合法吗?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丧失的是胜诉权,而诉权还在,债权人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履行债务。债务人确不确认债权债务和诉讼时效是否届满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在法庭上债务人以诉讼时效届满提出抗辩,法院就不会支持你的诉讼请求。但如果债务人同意履行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则诉讼时效中断,则开始重新计算,债务人则不能以超过诉讼时候为理由进行抗辩。

因此确认债权债务不能等同于同意履行债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诉讼时效过期后承认债务有效吗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