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日违约金怎么写才会有效(合同日违约金上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一方违约需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请问合法有效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办案实践分析如下: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内容里约定了违约条款是否有效,需要根据违约条款里约定的具体情形来确定是否有效。
2、其中在《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已明确规定,只有对服务期、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这三方面,在劳动者违约时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合理的违约责任,除了这些如果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约定违约情形承担违约责任,法律都不予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 和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也就是说除了违反服务器协议和竞业限制、保密协议意外,用人单位是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但是单位可以约定特定情形下员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22条23条25条的规定及办案实践解答如下;
一、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内容里约定了违约条款是否有效,要根据违约条款里约定的具体情形来确定。只有对服务期、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这三种情况约定的违约金有效。
二《劳动合同法》25规定,对服务期、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这三种情况以外,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约定违约情形承担违约责任,法律都不予支持。
合同法中违约金20%法律怎么规定?
合同违约金20%的法律规定。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双方可以对合同的违约金进行约定,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的上限,但根据相关的规定,法院对超过实际损失30%的违约金不予以支持。
同时,发生违约之后,如果一方觉得约定的违约金金额过高或者过低,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调低或者调高。
无论是现在适用的《民法典》还是已经废止的《合同法》,均没有违约金20%的规定。
20%的限定是“定金”规定,《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对于“违约金”的规定,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三方协议违约金怎么看?
三方协议违约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三方协议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违约金的数额和计算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违约金是为了约束各方在履行协议过程中遵循约定,一旦违约就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但是,如果违约金数额过高,可能会妨碍当事人对协议的履行,甚至导致“铤而走险”,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违约金数额过低,又可能导致当事人无法有效保护自身利益,因此也需要适当提高。
综上所述,三方协议违约金需要根据协议内容、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合理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