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多久

法律答疑 2025-07-26 5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多久的一些知识,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 行政诉讼申请再审的流程和期限?
  2.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说超过六个月就不能告了?
  3. 行政诉讼有时效吗?

行政诉讼申请再审的流程和期限?

  一、行政诉讼再审程序

  行政再审申请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等,申请符合条件的应当再审。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二、行政诉讼再审申请期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

  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二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状)或者执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 改变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五日内立案。 发回重审或指令再审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发回重审或指令再审裁定及案卷材料后的次日内立案。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裁定(决定)的次日立案。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说超过六个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最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具体可以这么理解:

1、一般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应该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2、但是行政机关没有告知相对人可以在3个月内到法院起诉的,就可以适用司法解释第41条,实际41条有2层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人应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之日起3个月内进行起诉,另一方面是,如果不知道或者无从知道诉权,起诉期限则是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进行起诉,否则就过了诉讼时效。

行政诉讼有时效吗?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中:6个月是一般行政诉讼的诉讼期限,2年是最长的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1:两者性质不同,6个月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也就是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2年的诉讼实效是诉之有合法理由的要件,也是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2:两者立法目的不同,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6个月起诉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2年的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合法的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3:两者的起算时间不同,行政诉讼的6个月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而2年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多久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