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位行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主体要件不满足是否成立犯罪?
不能认定犯罪。认定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如果不满足则不能认定为犯罪:条件一: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条件二:存在着有一个危害性的行为。
条件三:要有一个实施犯罪的主体。
条件四: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存在有过错的。(主观不成立)
犯罪构成的四要件是什么?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犯罪客体的。犯罪之所以具有社会危害性,首先是由其所侵犯的犯罪客体决定的。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客体,不侵犯任何社会关系,就意味着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就不能构成犯罪。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故意”分两种,一是“希望‘,又叫直接故意,一是”放任“,又称间接故意。”过失“亦有两种,一为”过于自信“,一为”疏忽大意“。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行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方法(手段)。
犯罪构成四要件有哪些?
犯罪构成四要件分别为: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为行为人危害或可能危害的社会关系。
客观方面是指危害行为以及与危害行为有内在联系的其他事实。
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依法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主观方面是指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犯罪的不作为应当是负有法定作为义务的人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依据刑法应当受处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及刑法理论上应当具备以下的条件:
一、行为的主体需为负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的人;
二、主观方面需负有法律上作为义务的人明知自己不作为会发生犯罪后果而放任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很难说,我认为间接故意更符合客观方面的表现。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应该也存在。
三、客观方面需有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结果发生,也就不存在需要作为的前提了。
四、需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即这种因不作为而发生地危害后果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是犯罪行为。你可以参看陈兴良老师的《犯罪不作为研究》,你可以从网上找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对单位行贿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