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的追诉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追诉时效新旧法对比?
根据我国刑法,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刑事案件撤案后有追诉时效吗?
立案后,抓不到人,没有时间限制。如果没有发现,最高刑期不超过五年的,超过五年发现的,不再追究责任。 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追诉时效,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追诉期限的具体规定为: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20年 (5)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在以下情况下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刑事追诉时效是多久?
刑事追诉时效是指对于犯罪行为的起诉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具体时限根据不同国家和犯罪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刑事追诉时效在几年到几十年之间。时效的设定旨在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正审判和有效调查。超过时效的犯罪行为将无法起诉,被告人将不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一般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为20年。即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20年内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就不能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活动、特大贪污受贿等,追诉时效可以延长至无限期。此外,如果犯罪行为因某种原因被中断,追诉时效也会重新计算。因此,了解刑事追诉时效对于维护社会公正、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追诉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究的时间期限。在中国,刑事追诉时效一般为五年,但有些罪行的追诉时效为十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在追诉时效内,司法机关应当对犯罪行为进行追究,超过追诉时效的,一般不再追究。
刑法上为什么要作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
追诉时效制度不是故意放纵犯罪,而是贯彻“历史从宽、现行从严”刑事政策。
一般认为,刑法上的时效分为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没有规定行刑时效。需要注意的是,超过追诉时效,仅仅是国家不能行使求刑权、量刑权与行刑权,但可能给予保安处分。例如,经过了追诉时效,也应当没收违禁品。
关于规定时效的根据,刑法理论上有多种学说,如,改善推测说、证据湮灭说、准受刑说、感情缓和说,尊重事实状态说。这些学说各具道理,也不一定相互矛盾,能够从一个方面论述了时效制度的根据。
我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显然不是故意放纵犯罪,而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刑法的目的,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国的刑事政策一直贯彻“历史从宽、现行从严”,但是,“指标式”的专项行动,可能有违该政策,司法机关应当充分注意。总之,追诉时效制度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追诉现行犯罪,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以后即使认为必须追诉的,也不得追诉。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对去台人员作了特别的规定:
- 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大陆犯有罪行的,根据刑法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精神,对其当时所犯罪行,不再追诉。
- 对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所犯罪行,不再追诉。
- 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犯罪地地方人民政权建立前犯有罪行,并连续或继续到当地人民政权建立后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凡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诉。
OK,关于刑事案件中的追诉时效是怎么规定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刑事案件中的追诉时效是怎么规定的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徐剑随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