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起算点是什么
民事诉讼中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审判期限各是怎样规定的?
1、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民事诉讼时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什么意思?
您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指: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
应当知道”是损害不明显、过错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的一种推定情形。知道与应当知道只是一个损害明显程度问题以及时间问题。那么仅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是否足够启动诉讼程序?那还不行,还得知道是谁侵害了自己的权利。“知道”的内容包括知道权利被侵害和被何人侵害。
发生民事纠纷派出所一般要用多久时间调解,调解详情是怎么样?
发生民事纠纷,派出所无权管辖。
只有发生民事纠纷后,又发生了打架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派出所才可以调解。对于打架等轻微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派出所应在最长二个月内调解完毕,作结案处理。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派出所调解民事纠纷的时间长短和具体调解情况会因案件性质、当事人配合程度、证据是否齐全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派出所一般会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调解:
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向派出所提出调解申请,需要提供案件基本情况、证据材料等相关信息。
2.调查取证: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及现场勘查等方式,调查相关事实。
3.召开调解会议:派出所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进行调解,协商达成相对公正的调解意见。
4.制定调解协议:根据调解会议达成的结果,制定调解协议书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5.执行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书生效后,当事人应按协议履行义务,完成调解。
总的来说,派出所调解民事纠纷主要是通过沟通协商、公正调解,达成和解的目的。如果双方当事人态度积极、证据充分,调解的过程可以比较顺利,但如果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调解结果。
关于民事诉讼时效起算点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