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报告制度(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法律答疑 2025-07-02 3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介绍:
  1. 病人住院时,医院检查出病人患上乙肝但未告知,算不算医疗事故?
  2. 手术后伤口感染算医疗事故吗,如何认定医疗事故?
  3. 在县医院化验血检查的结果和市医院检查不一样。算不算医疗事故?
  4.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哪年颁布?请介绍主要内容?
  5. 医务人员如何上报医疗事故?

病人住院时,医院检查出病人患上乙肝但未告知,算不算医疗事故?

这样也太矫情了吧?

上医院打个喷嚏就叫医疗事故?人们都喜欢把医疗意外和医疗过错以及医疗纠纷统一叫医疗事故。事故可以讹诈到钱,国人国外大叫“警察杀人啦”估计在国内练就的一身本领。

乙肝作为传染病,查出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方式私底下告诉病人,作为个人隐私,医生不可能敲锣打鼓到处宣扬。而患者也不一定能够接受现实结果,这需要适应过程,况且在沿海地区,乙肝是常见病。

一例呼吸衰竭的老头,在三个成年人家属见证下急诊救活了又在住院时死了。一直不在现场的病女说20年前着人还好好的一口咬定被医院杀死了,跟医院打了将近20年官司。病女羞愧死了。

耳背老人,医生告诉他得了乙肝,说了几次就是听不到,耳边大声说了一下,骂医生讲太大声,投诉医生态度不好……

病人住院时检查有乙肝,却未告知,不属于医疗事故。

虽然不属医疗事故,但危害可大了,因为乙肝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慢慢延伸,发展到肝硬化,更甚的是乙肝会传染,他是传染源,跟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也感染等,所以医院千万要注意,不能疏忽大意,给別人造成危害!

个人评论:首先就这个标题{病人住院时,医院检查出病人患上乙肝但未告知,算不算医疗事故?},我的理解是不算医疗事故的,如果您在检查过程中因为检查仪器或是器材造成了感染,算做医疗事故。

个人分析:对于您的情况最多算做医疗差错,而且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是因为检验时的错误,报告单的错误,或是因为病人家属有意隐瞒病人病情等等.....都不可而知,需要进行调查才能判断,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请大家别动不动就往“医疗事故”上靠,医疗事故的认定有相应的规定。

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是,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后果,医务人员的过失与患者的损害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病人住院时发现自己患了乙肝,这个乙肝是病人原来就有之前没有发现的呢?还是住院以后感染的?这个很重要,但问答里面没有具体说明。实际上,有些病人就是原来患了乙肝自己不知道住院以后做检查才发现的,这怎么能怪医院呢?

如果是住院期间感染了乙肝,可能有以下途径,病人在住院期间使用了未经严格消毒被乙肝病毒(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的感染;还有就是输血,如果输入了感染HBV的血液和血制品,也会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第一种情况,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使用在病人身上导致感染,是很严重的医疗事故,如果再加上不告知病人(侵犯患者知情权),那是错上加错,必须严惩。

输血导致的感染,前提是血站提供的血制品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乙肝病毒的检查存在一个“窗口期”,这段时间即使感染了乙肝病毒也是检测不出来的,这是属于“无过错输血感染”的责任划分,即,医和患双方都没有过错,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例是按照“公平分担”原则,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和血站给予患者一定的补偿。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即使医院赔偿了,但并不构成医疗事故。

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病人患了乙肝而医院不告诉病人,都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造成后果,医院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您身边或者您听说过有住院感染乙肝的事情吗?请留言。认同文章观点的亲,记得点赞哦。

推广医学科普,剖析医患关系,讲述医患故事,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麻醉超人钢铁侠。

手术后伤口感染算医疗事故吗,如何认定医疗事故?

不一定属于医疗事故。术后伤口感染很有可能是术后的护理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需要做医疗事故鉴定才能确定,且医疗事故涉及的专业性很强,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违规操作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事故,所以并不单纯的依据患者的损害后果。

在县医院化验血检查的结果和市医院检查不一样。算不算医疗事故?

这个不能确定为医疗事故。首先,化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很多,实验室检查有一个允许误差,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有可能处于波动状态,谁都不能保证不同时间化验的结果一定要一摸一样;

其次,医疗机构没有诊疗上的过错,也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不同级别档次的医疗机构我们对它的要求也不可能一样,对一个小诊所的要求不可能跟一个三甲医院一样高;

第三,医疗事故或者医疗损害的认定,必须要有个损害结果,如果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害,也不可能成立医疗事故,即使有损害结果,也要通过因果关系鉴定,证明损害由过错诊疗行为引起,才有可能构成。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哪年颁布?请介绍主要内容?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了本条例。于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2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共计七章六十三#条。

主要内容

1、定义了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处理医疗事故的原则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3、医疗事故的等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4、内容从预防、技术鉴定、监督、赔偿、处罚等方面进行阐述。

医务人员如何上报医疗事故?

1、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患者通报、解释。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医务人员在遇到医疗事故时,应该及时上报,以下是一般的上报流程:

立即处理:医务人员首先应该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记录信息:医务人员应该详细记录医疗事故的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疗过程等。

内部报告:医务人员应该将医疗事故及相关信息报告给所在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负责人,通常是医院的质控科、护理部、医务部等。

外部报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医务人员可能需要将医疗事故报告给相关的监管部门,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机构等。具体的报告要求和程序可以咨询所在医疗机构或相关法律法规。

合作调查: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的上报应该及时、准确、完整,并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规定。如果您是医务人员,建议您详细了解所在医疗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正确处理医疗事故并进行合理的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