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解除条件是什么,取保候审的变更撤销:

法律答疑 2025-09-25 5
你还在问取保候审解除条件是什么,取保候审的变更撤销:?今天给大家分享取保候审解除条件是什么,取保候审的变更撤销:的知识,有什么疑虑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1. 检察院不起诉后,取保候审需要解除吗?什么时候解除?
  2. 取保候审被解除有什么后果?
  3. 怎样申请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检察院不起诉后,取保候审需要解除吗?什么时候解除?

关于取保候审的决定,应该是哪做出的取保决定,就有哪进行解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被解除有什么后果?

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案件结束,只有收到撤案决定书,才能表示案件结束。解除取保候审是指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被取保候审人刑事责任而取消取保候审的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解除取保候审有三种情形:一是发现对被取保候审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已经查明无罪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法定情形。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因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期限届满,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三是因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而解除,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被取保人违反了取保候审应遵守的规定,有可能发生社会危害性,或其取保候审的特殊条件(如病愈、哺乳期已满)消失而决定逮捕的。

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条件可以被取保候审,当然,在取保候审期间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限制性规定。取保候审的时间满后,可以解除取保候审。那么,取保候审被解除了有什么后果?今天,找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解除取保候审,说明立案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认定嫌疑人参与了犯罪,所以,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他们不会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

  解除取保候审不代表结案,因为取保候审只有一年的期限,如果到期仍无证据对该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的话,只有解除取保审,只有收到撤销案件决定书后,才算是结案的。

  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一规定即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对已经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决定进行变更或者撤销的权力。我们认为,这是适应案件的不同进展情况而作出的变通规定。应当说,这一规定是比较合适的。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取保候审的解除,只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解除,但是当事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看人民法院的判决。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找法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来源:找法网

怎样申请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可以委托律办理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属于司法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强制措施变更或者解除。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可以申请解除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针对尚未判刑的犯罪嫌疑人的,在具备一定条件之下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在案件侦查终结完毕后,则会解除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1、由被取保候审人或者其委托人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要求。

2、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审查,看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存在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

3、案件承办人填写《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办案单位审查同意后,办案人员再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办理解除手续。

4、办案人员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由取保候审人在该决定书回执上签字,同时,办案人员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的银行领取保证金。

关于取保候审解除条件是什么,取保候审的变更撤销: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