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调解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庭前调解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请求调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你方若有调解意向,尽快告知本院,说明你方的调解方案,本院会及时与对方沟通,尽快促成你们之间达成和解协议,在法院主持下制作民事调解书。
二、初步和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你方与对方自行协商达成初步和解意向的,尽快告知本院。本院会尽快安排时间召集双方到法庭,在本院主持下进行调解并制作民事调解书。
三、自行和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你方与对方已经达成和解协议的,尽快向本院提供已达成的和解协议,由法院确认该和解协议并制作民事调解书。
四、若在开庭前,当事人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原告需及时告知本院,力求案件及时清结。
什么是庭前调解?
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庭前调解是一种高效率、快节奏的审理方式,如何达到高效率,我们在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灵活性。一是开门见山,二是避虚就实。所谓开门见山,就是避开枝节问题。民事纠纷要解决的实质问题,就是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即谁享受权利,谁承担义务。如债务纠纷案件,就是抓住两个问题,一是债权债务是否存在,二是如何偿还!让当事人协商。所谓避虚就实,就是撇开枝节问题,抓住主干问题,不利于调解的处理的枝节问题材不应纠缠。如当事人过高的要求,过激甚至无理的言词,审判人员应及时制止,以免激化矛盾,不利调解处理。
此外,鼓励当事人特别是原告作出让步,减少或放弃某些诉讼请求,以促使纠纷尽量化解。
庭前调解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诉前调解是在法院立案之前先行调节的一种方式,是法院分流的一种方式,这些年法院案件数量呈几何数增长,案多人少的问题愈发突出,所以搞个诉前调解以缓解法院的压力,也能帮助当事人更快调节矛盾和纠纷。
庭前调解是法院立案后开庭之前的一种调解,两者的区别在于法院有无立案,都是法院组织的话效力是一样的。
法院组织的调解和判决效力也是一样具有法律效力的。
如果法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千万不要觉得是和稀泥,在坚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调解何乐而不为呢,法律效力一样,还不能上诉,更快进入执行程序,有的时候还是当场兑现。
作为法院人,其实个人是不主张法官主动介入调解的,原因有下:1、调解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做好原、被告的工作;2、吃力不讨好,当在调解过程中让双方都作出一些让步时,双方都怪你,都认为你在帮助对方;3、有的代理人从中作乱(大部分代理人还是支持法院工作的,所说的只是极少的部分代理人)其他不述了。
总之,调解是当前形势的必要吧,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尤其是原告还是非常有利的,只是有的时候要作出适当让步,毕竟调解是要经过双方一致同意的。
判决就不一样了,法院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做当事人的工作,只要依据证据情形作出判决就好了,简单说就是“简单粗暴”,哈哈哈。
但是判决书比调解书难写多了……每天沉溺在写判决书中无法自拔。
庭前调解被告该怎么做?
庭前调解是一种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而采用的一种和解方法。
在庭前调解中,被告需要积极配合解决案件,具体操作如下:1.被告需要认真听取原告的诉求,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并且表明个人态度,表达个人观点。
2.被告需要提供真实的证据和材料,出示相关证明文件、合同书等,以便于庭前调解的进行。
3.被告需要主动制定解决方案,积极向解决方向去进行思考,以便达成双方的和解协议,从而避免案子上升到法院,处理得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被告在庭前调解中需要积极参与,提出个人观点和意见,乐观积极面对解决问题,避免对案件得到不必要的扩大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