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1、继承顺序按照《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产继承比例如下: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3)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或者是不尽扶养义务、继承人协商同意不均分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2025年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继承顺序和分配比例在2025年的继承法中是明确规定的。
1. 如果被继承人还有配偶,则其配偶在继承中享有优先权。
2. 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那么依次继承的顺序分别是:子女、父母、祖父母及其后代、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及其后代、其他近亲属。
3. 在继承分配比例上,遵循平均分配原则,各继承人平均分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比例。
总的来说,在2025年的继承法中,各种情况下的继承顺序和分配比例都是比较明确的,这有利于继承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依法维护。
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样的?
立了遗嘱的按遗嘱执行。遗嘱有公证遗嘱,律师见证遗嘱,自书遗嘱,口头遗嘱等。其中公证遗嘱法律效率最高。有多份遗嘱的按时间最后的为准。
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第一顺是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位继承,第二顺位不继承,无第一顺位的由第二顺位继承。对被继承人生前进行照顾赡养的可以多分。对被继承人有虐待,遗弃行为的,可以少分或不分。对伪造遗嘱私藏遗产情节严重的也可以取消继承权。
你好,遗产继承在立遗嘱人生前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或者遗嘱被确认无效的情况下,则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处理。
法定继承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
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指去世一方的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指去一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兄弟姐妹。
当存在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时候,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只有当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时候,第二顺序人才开始继承。
所以如果去世一方不想让自己的财产按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或者想把自己的财产指定给某一个人继承,那么就要在生前订立遗嘱,如果不立遗嘱,则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分配。
如果您有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关注本头条号,私信律师咨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定继承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四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或遗赠、法定继承、遗赠抚养协议。四种继承方式的适用顺序按照从高到低排依次是:遗赠抚养协议、遗嘱继承或遗赠、法定继承。
1、 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抚养协议是指被继承人(去世的人)将自己的个人合法遗产捐赠给集体所有制组织或者抚养人继承,但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或者抚养人应承担被继承人(去世的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举例子,老王为A村的村民,年龄60,未婚无儿无女,于是他和A村村委签署了一份遗赠抚养协议,约定由村委会负责老王的生活,在其去世后负责为他安葬,老王的遗产由A村村委会继承。因此当老王去世后,老王的个人遗产就归村委会·所有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即便老王有儿有女,但是出于儿女不承担赡养义务依然可以将自己的遗产签署遗赠抚养协议,因此遗赠抚养协议是效力最高的继承方式。
2、 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就是被继承人在生前立下遗嘱,把自己的个人合法遗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中的一人或者多人继承。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举例子,被继承人老王在去世前,可以立遗嘱将自己的个人遗产单独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在老王去世后,其儿子就独自继承老王的遗产,其他法定继承人则无权获得老王的遗产。当然老王也可以立下遗嘱约定将自己的遗产的50%给自己的儿子、30%给自己的妻子、20%给自己的弟弟,那么在老王去世后,其儿子、妻子、弟弟就按照遗嘱约定的遗产比例继承。
此外,遗嘱继承的方式有很多,老王可以自己写一份遗嘱(自书遗嘱)、可以让自己别人为自己代写一份遗嘱(代写遗嘱)、也可以自己打印一份遗嘱(打印遗嘱)、可以以录音、录像的形式立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还可以订立口头遗嘱、此外还可以去公证处办理公证遗嘱。
3、 遗赠。
自然人可以将自己的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的人以外的组织、个人。举例子,老王可以将自己的财产捐赠国家或者保姆、秘书、司机等任何人。
4、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上述遗嘱继承、遗赠抚养协议、遗赠的时候,由法定继承人继承去世者的个人遗产。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时候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举例子,老王在去世前没有立下任何遗嘱,在其去世后向由其老婆、孩子、父母继承共同继承其个人财产、如果老王没有老婆、孩子、和父母的才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共同继承。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继承的四种继承方式,遗赠抚养协议优先,其次是遗嘱协议和遗赠,最后是法定继承,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法律对遗产的继承规定详细的继承顺序,对死者生前监管照顾送葬的叔叔,是否可以继承财产,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
首先,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也就是说,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是高于法定继承的,如果死者留有遗嘱或者与叔叔签有遗赠扶养协议,在死者去世后,其叔叔就可以按照协议继承死者财产的。
其次,如果死者没有遗嘱或与叔叔没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那么就按照法定继承来执行。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按照这条规定,死者的叔叔不在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继承人中,不具有对死者财产的继承权。死者是离异,其财产只能有其儿子继承,尽管儿子失联,但失联并不意味着他就失去了继承权。此时的叔叔只能是死者的财产代管人,并不是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死者的儿子尚在,死者的儿子出现后,有权向死者的叔叔索要父亲的财产。如果死者的儿子在死者去世后也去世,死者的财产将由死者儿子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最后,法律并未规定第三顺位的继承人,死者的叔叔不是第一、二顺位的继承人,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得到死者的遗产。对于一切遗产纠纷的解决,最好还是通过协商。如果死者的儿子没有去世,对于死者生前监管照顾送葬的叔叔,可以通过协商获得一部分财产来补偿,或者要求支付一部分遗产的代管费用。如果死者的儿子也已经去世,且没有继承人的,死者的叔叔是可以因照顾送葬死者而获得死者的财产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的规定是什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