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程序审理规定的案件有哪些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是否会当庭宣判?
会
一般来说,简易程序的案子当庭就会宣判。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基于此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如果在庭审时双方争议不大,双方同意调解,法官多以调解结案,当事人当庭即知结果;如果双方争议较大,但是事实清楚,法官通常当庭审判。
什么是简易程序审理案件?
答: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是指由审判员独任审理,审理时限短,叫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结案时间短,结案快,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事实清楚,双方争议的标的数额不大,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尊严。
民事简易程序是指基层法院或者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审理的,针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案件,采取简单的审理程序。因为它的案情比较简单,矛盾比较小,没必要采取完整的诉讼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浪费当事人的时间。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中的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相应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查明事实;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能明确区分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承担以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有什么差别?
第一审普通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最基本的程序,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立法上看,它被规定在众多程序之首,这部分条文最多(共有31条),内容最复杂,集中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完整性和层次性。并因此成为其它诉讼程序的基础。
简易程序是指根据《行政处罚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处罚事项当场进行处罚所应遵循的程序。
普通程序具有完整性,从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并作出最后裁判,全部程序法律有严格、具体的规定,除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审理外,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重大、复杂的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都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简易程序是案情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审理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
“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可判明事实,分请是非。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应该承担责任,谁享有权利的关系明确。
“争议不大”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中的是非,责任和权利以及诉讼标的的争执无原则分歧。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原告可用口头起诉,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可以用简单方式(如口头通知)随时传唤当事人、见证人。
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其审限为多少时间?
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或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对一审判决上诉的二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对一审裁定上诉的二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刑事案件:1、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3、二审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简易程序审理规定的案件有哪些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