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察院批捕了是否要判刑

法律观点 2025-09-14 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被检察院批捕了是否要判刑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相信很多人对关于被检察院批捕了是否要判刑也一样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 对于“嫌疑人被检察院决定逮捕,就肯定犯了罪”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对于“嫌疑人被检察院决定逮捕,就肯定犯了罪”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你好,只能说被逮捕了之后,被判刑的可能性很大,不能说“肯定犯了罪”。

首先要说明的是,检察院很少“决定逮捕”,除非是检察院自己立案侦查的案件,否则的话,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公安机关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检察院“批准逮捕”。

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以免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跑、继续作案、串供等等妨碍诉讼进行的行为。它不是一种处罚结果,也不能用来代替处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可以看出,逮捕首要条件就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也就是说,批准逮捕意味着检察机关认为这个人的行为涉嫌犯罪,而且有相应的证据。

虽然理论上来说,存在逮捕之后不起诉的情形,但这个比例极为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现在的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批捕和起诉通常由同一名检察官办理,同一个人认为这个案件需要逮捕,基本上这就说明他认为这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被逮捕以后有没有可能法院判处无罪呢?有!但是几率极低,我们看下面的数据:(数据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据2018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8年中国各级检察机关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168458人、不起诉34398人,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4.1%,不批捕率约为10.3%,不起诉率为2.1%。

根据2018年最高法工作报告,2018年中国各级法院判处罪犯142.9万人,依法宣告517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0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可以计算出,2018年中国刑事案件无罪判决率约为0.05728%,即万分之5.7。

这些数字说明,刑事案件中,从公安机关侦查,到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到移送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程序每推进一步,无罪的可能性就大幅度降低。提请批捕时无罪率是10.3%,审查起诉时无罪率是2.1%,到法院审理时无罪率约为0.05%。

对于“嫌疑人被检察院决定逮捕,就肯定犯了罪”,怎么看?

首先,我必需要纠正检察院办理的“逮捕”手续称之为“批准逮捕”。法院办理的“逮捕”手续才称之为“决定逮捕”。

犯罪嫌疑人被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大概率构成刑事犯罪。很有可能受到刑事处罚。

当然亦有可能不构成刑事犯罪。

人民检察院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起诉。犯罪嫌疑人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假若控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指控犯罪嫌疑人证据并非确凿,不能或不足以能证实犯罪嫌疑人构成刑事犯罪。那么人民法院亦有可能适应“疑罪从无”的原则,宣判犯罪嫌疑人无罪。

所以,被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亦有可能不构成刑事犯罪。或被无罪开释。

既然是犯罪嫌疑人,就不存在肯定一说,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语病,亦不知从何而来。

一般的说法应该是,一旦被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就有极大可能进去审判阶段,并被判决有罪。该说法是基于司法现状而言,其有现实原因。

目前,我们检察院实行的是“捕诉合一”。什么意思?就是负责审查批捕的检察官,同样负责案件的审查起诉。在这种制度下,检察官将本着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案件审查批捕。审查批捕程序更严格,就意味着检察官对自己批捕的案件提起公诉的可能性就更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人民法院有权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以从根本上讲,检察院批捕的案件和最终是否会被判决有罪没有直接关系,一些说法不过是基于司法实践经验的推测,万不敢“肯定”。

关于被检察院批捕了是否要判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