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先仲裁后诉讼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合同约定先仲裁后起诉)

法律百科 2025-07-19 6
合同约定先仲裁后诉讼的法律效力是什么说明:
  1. 仲裁与诉讼冲突怎么办?
  2. 合同中约定了仲裁,但不经仲裁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仲裁与诉讼冲突怎么办?

那要看合同中怎么约定的。如果合同中约定有仲裁,那就先仲裁,不能起诉。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那就去法院起诉,不能仲裁。这是经济纠纷的规则。如果产生的是劳动纠纷劳动纠纷属于仲裁前置案件,需要先去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不受理,或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起诉。

一个安件不能同时出现仲裁和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前置条件,比如劳动纠纷仲裁就是诉讼的前置条件,必须经过仲裁后,对仲裁不服 可以到法院起诉,否则法院不会受理。其他按照事先约定处理。没约定必须仲裁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
第七条 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
第九条 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合同当中双方约定的当发生纠纷时,由争议的双方所在地法院诉讼或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双方当事人当争议发生时,即约定我诉讼解决又约定了通过仲裁解决,应当由双方约定的法院管辖,此时仲裁机构无权进行管辖,一方当事人已经向仲裁提起仲裁,放在第一次开庭前,并没有提出管辖异议,则仲裁机构取得仲裁管辖。

合同中约定了仲裁,但不经仲裁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合同中约定了仲裁,不经仲裁不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

人民法院对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

第二百一十五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

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六条 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被告以有书面仲裁协议为由对受理民事案件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经审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1、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已经确认仲裁协议有效的;

2、当事人没有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

3、仲裁协议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且不具有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情形的。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相关规定: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十六条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