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申诉都需要哪些材料
刑事申诉立案后能否申请调取证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公诉案件的证据是由检察负责举证的,自诉案件证据由自诉人举证,所以是不能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刑事冤案怎么申诉?
要申诉刑事冤案,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案件资料、证人证言、专家鉴定等。
然后,编写一份详细的申诉材料,包括对原判决的质疑和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
接下来,将申诉材料递交给上级法院或相关司法机关,同时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申诉过程中要注意法定的申诉期限,遵守相关程序和规定。最后,耐心等待法院或机关的审理和决定。
1. 刑事冤案可以通过申诉来解决。
2. 申诉是指被判决有错误或不公正的当事人向上级法院或相关司法机关提出请求重新审理案件的行为。
申诉的原因可能包括证据不足、程序违法、判决错误等。
申诉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冤假错案,保护被冤错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在申诉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罪或者判决错误。
可以通过收集新的证据、找到新的证人、进行法律分析等方式来支持申诉。
同时,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向相关的人权组织或媒体寻求帮助,以增加申诉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4. 值得注意的是,申诉的成功并不是一定能够改变判决结果,但是通过申诉可以让相关部门重新审视案件,提高了纠正冤假错案的机会。
同时,申诉也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压力,推动司法改革和提高司法公正性。
刑事案件申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有什么区别?怎么走审判监督程序?
二者涉及的主体不同。
刑事案件申诉是指刑事案件的已决犯、被害人或他们其的近亲属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法律文书,请求法院对该案重新审理的刑事诉讼活动。
刑事案件审判监督程序,既是指刑法关于刑事案件重新审理的程序性法律規范,也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重新审理的审判活动。
刑事案件已决犯、被害人及其他们的近亲属可以向该案终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交刑事申诉状请求对该案进行再审。也可以向终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提交刑事案件抗诉申请书,申请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抗诉以对该案进行再审。
简单来说,刑事申诉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方式,也是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广泛的方式,虽然也有法院在自察中发现错案从而自行提起纠错,但这种情形微乎其微,数十年来公开报道的好像只有内蒙古王立军到卖粮食案是最高法主动提起的,让自已给自己纠错,呵呵
如何走这程序,首先当事人或者近亲属及委托人得提起申诉,判决生效后两年内向做出生效判决的法院及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起,两院受理部门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进入再审审查阶段,正常三个月,还可以延长三个月,会决定是否决定再审,检察院叫决定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如驳回申诉,还可以向上一级法院及检察院提起申诉,时效同上,如有疑难复杂的,时间不定,这里面什情况就不好说了。
申诉很难,坚持吧,加油!
关于刑事案件申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有什么区别?怎么走审判监督程序"的问题?
谢谢"风雨人生"先生邀请。
刑事案件申诉是受到刑事犯罪处分的当事人或近亲属,不服生效的刑事判决,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刑事申诉状;
审判监督程序就是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刑事申诉的专门程序,在法律上称为审判监督程序。
他们之间的区别:
刑事申诉是当事人及近亲属依法定程序的个人行为,原刑事判决巳经生效,并对当事人构成了伤害,当事人不服而已,受申诉层级限制,不受时间限制;
而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不服人民法院有罪判决的专门监督程序,分为原审法院申诉、高级人民法院申诉和最高人民法院申诉,及国家监察委员会申诉。
如何走审判监督程序问题: 建议依法逐级申诉为宜。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42条明文规定的。
即向原审法院申诉,原审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驳回后,再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 同级人民检察院驳回后,向高级人民法院申诉(也可以同时向省级人民检察院申诉),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后,再向最高人民法申诉(也可以同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诉,是中共党员或公务员的可以同时向国家监察委员会申诉)。
申诉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无罪证据。
有罪证据必须符合国际上通行的"七个W"法定条件,即2012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解释》第64条,应当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即证明有罪或重判的"十大法定标准″):
(一)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四)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
(五)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案件起因等;
(六)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七)被告人有无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
(八)有关附帶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理的事实;
(九)有关管辖、迴避、延期审理的程序事实;
(十)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它事实"。
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有罪十原则。也是认定被告人有罪和被告人从重处罚,应当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上述十原则是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一般符合前七项,就达到了国际上刑事犯罪的"七个W"标准。只要前七项形成完整证据链,有罪无疑。
前七项任何一个链接中出现问题,并用无罪证据证明并推翻原证据,就是证据存疑,就达不到犯罪证据"确实、充分"法定标准,就是疑罪从无。
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