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通俗解释?
我国刑法理论中,想像竞合犯是指行为人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益的情况,处断原则是择一重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例如甲在博物馆开枪杀乙,弹头穿透乙身体后击毁珍贵文物一件,甲一个开枪杀人的行为,不但侵犯了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同时还侵犯了刑法保护的文物保护秩序,但是对甲之以一个重罪追究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而不再并处亲罪故意损毁文物罪。
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
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
想象竞合和法条竞合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
原因:虽然都是判断法律问题的方法,但是它们侧重点不同。
想象竞合注重对事实的假设和推想,试图在已知事实下推导出最适合解决争议的法律规则;而法条竞合则是对已有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在不同的法律条文间进行权衡和比较,以确定最适合解决争议的法律规则。
在法律实践中,有些案件可能只能通过想象竞合来判断,因为可能不存在明确规定的法条。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法条竞合是更重要的解释方法,因为法律条文是具有权威性和确定性的。
因此,法官和律师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争议和维护司法公正。
区别如下:
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
第三,想象竞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必然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
第四,想象竞合犯中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关联,是以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为前提或中介;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为转移。
第五,想象竞合犯是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触犯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所以,数个法条均应适用于导致不同罪名竞合的犯罪行为,且应在比较数个罪名法定刑的轻重后择一重者处断之(但所触犯的轻罪成立,其法条仍应引用);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前提,故在数个法条中只能选择适用一个法条即特别法、实害法或重法对犯罪人予以处罚,而排斥其他相竞合的法条即普通法、危险法或轻法的适用。
第六,想象竞合犯是犯罪之单复的形态,故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罪数问题和对犯罪行为触犯的数罪名如何处罚的问题;法规竞合是法条之关系的形态,故关于法规竞合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
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推理途径。
1.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在于推理依据的不同。
2.想象竞合是指通过对类比事例的想象来推导出具体案例的,而不依赖于法条的规定。
而法条竞合则是指当出现两个或多个法律条文相冲突时,通过比较不同法条的规定并加以解释,推断出具体案例的。
3.在实际应用中,想象竞合和法条竞合经常会交替使用。
在处理某些具体案件时,不能依赖于单一的逻辑推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推理方法,以更为准确、合理地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