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满后如何处理(劳动合同期满后如何处理劳动合同终止?)

法律知识 2025-07-14 2
劳动合同期满后如何处理解析:
  1. 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该如何处理?
  2. 一年劳动合同到期了还需要辞职吗?
  3. 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处理?

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该如何处理?

感谢邀请!

1.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不想继续聘用的,可以终止劳动合同,但依法应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2.员工劳动合同期满,企业想继续聘用的,可以提出续订劳动合同,但员工有权拒绝续订。因员工不愿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依法无需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疑惑,就找“劳动法顾问”!

欢迎关注与交流!

谢谢邀请。

作为公职律师,我来答一下。

劳动合同期满,企业应当做以下几件事:

一、企业继续聘用员工

1.补签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以后,双方都无意解除劳动合同,视为双方按照原来的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双方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原来的条件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劳动纪律等,但合同期限需要重新约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

2.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规定,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企业在一个月之内如果没有与职工补签劳动合同的话,员工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自没签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

二、企业不聘用员工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合同终止。除非用人单位以维持或提高原来工作条件,劳动不同意续订的之外,都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不想聘用员工,必然导致合同终止。经济补偿按工作时间起算,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6个月,半个月工资补偿。六个月到一年,按照一个月工资补偿计算。

续签,因为现在不管在什么企业里面都是签合同的,只要你自己不辞职和工作当中不出太大的过错与公司是不会开除你的,除非是因你而发生重大事故,把你开出公司还要给你补偿金,所以现在在企业里面合同到期了就续签的,刚开始可能是签三年,然后就是10年,后面就是15年,然后就是终身的了,等退休

一年劳动合同到期了还需要辞职吗?

劳动合同到期不想干了,劳动者是要写辞职信的,劳动者辞职,只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辞职到期以后,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结清所有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1、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的,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14条的情况下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话,用人单位拒绝续签违法,应该支付劳动者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2、劳动者不续签的话,除非是以用人单位提供的新的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提高为由才有经济补偿金,否则无经济补偿金。 二、法律对于合同到期后劳动者辞职的规定

一、合同到期还用辞职吗

  合同到期不需要辞职,劳动者合同到期选择不续签即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

  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一般赔偿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为:根据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合同条件要求续订劳动者拒绝的,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劳动合同续签年限

  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的年限条款要双方协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处理?

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处理方式如下:

协商续签:在工伤期间,如果劳动者和雇主双方都愿意继续合作,可以在合同到期前进行协商,商定是否延长合同期限,并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或者续签原有合同。

不续签解除:如果在工伤期间劳动者或雇主一方不愿意继续合作,合同到期时可以按照正常程序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到期自动终止,不需要支付违约金或经济补偿。

如果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应当继续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和医疗费用,直到工伤治愈或者被评定为伤残。

如果劳动者在工伤期间无法工作,可以与雇主协商解决,如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或延长原合同期限。

如果雇主拒绝继续支付工资和医疗费用,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员工在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时,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1. 合同顺延:在员工工伤治疗期间,劳动合同应自动顺延至员工治疗结束或确定工伤等级之日。顺延期间的待遇应按照原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

2. 合同续签或变更:在员工治疗结束或确定工伤等级后,如员工需要继续治疗或康复,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与员工协商续签或变更劳动合同。在协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实际需求。

3. 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员工在工伤治疗结束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4. 重新安排工作岗位:在员工工伤治疗结束后,如员工仍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与员工协商重新安排工作岗位。在协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实际需求。

总之,在员工工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员工协商处理,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如有疑问或纠纷,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法律机构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