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劳动监察处理的时效为多久?
时效是2年。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能讨回公道吗?
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
劳动仲裁时效
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的有2种情况:
一是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二是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对员工造成损失的赔偿。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为1年,以上2种情况题主应该不可能超过时效吧,若超过就没办法了。
劳动监察查处时效
和谐劳动关系认为题主说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超过诉讼时效应该是去劳动监察行政部门投诉补缴社保,而超过《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2年追朔时效。
劳动监察投诉举报的2年追朔时效是单位的违法行为超过2年的不再予查处。
超过这时效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和谐劳动关系 在此建议广大劳动者,劳动合法权益受侵犯,应当及时到当地人社局投诉举报,或通过劳动仲裁起诉追讨,避免错过追朔时效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要为员工缴纳社会,未缴纳加倍罚款,作为劳动者能保留公司工资发放凭证对后续追讨会比较有利,但劳动纠纷会先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可能无法得到双倍赔偿,因为有些劳动者本身不愿意参保等原因,但一般可以在劳资双方协调下得到相应补偿,无法调解的可向法院上诉,但对劳动者来讲费时费力。
头条上关于社会保险的话题很多,说明现在员工保险意识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在现实中对投诉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案件的处理很可能不能遂投诉人的心愿。
现阶段,国家奉行的方针主要还是就业第一,保障第二,即先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创业,兴办企业以吸引更多的人就业,只有企业经营稳住了,企业才会为员工考虑保险问题,所以现在许多地方主要还是用行政手段引导用人单位为员工参保。这些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若企业不参保,不得上市,产品不能进入政府釆购目录,不得参加政府工程的投标,企业法人代表不能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评先等等。如果企业一开办,就要求企业参保,否则就不核发营业执照,则很有可能扼杀一批创业者,许多人也会认为这地方营商环境不行。
所以,对一些员工关于社保方面的投诉,劳动监察一般会去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是否有参保能力,有经营状况可以,会督促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参保手续,但不会往前面追索,因为整个企业都末参保,不能只满足投诉者一个人的诉求。现在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也不对社会保险诉求进行判决,估计也是基于此考虑。
作为劳动者,入职时就应了解单位的参保状况以作出个人选择,中途也应及时选择辞还是留。
社会发展水平就这样,员工和企业主两难啊。
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有时效限制,如果超过了时效,劳动者的诉情就不会得到法律支持1,但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无法维权。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搜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补缴社保,要求补缴社保不受时效限制。
你好,我从事从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余年,对于公司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还能讨回公道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几个部分来分析。一是公司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有哪些权益可以讨回?二是这些权益的诉讼时效分别是多久?三是如果已经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讨回吗?
一、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有哪些权益可以讨回?
1、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这是最基础的,公司未给你缴,那么就可以就可以去社保部门要求公司补缴。
2、以此被迫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个必须是我们被迫离职,离职原因必须写因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种情况下才能通过劳动仲裁拿到。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让劳动监察处罚公司。这个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按照法律法规可以处罚公司。但实际上没什么用!
二、以上三项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1、补缴社保。这个现在部分城市只支持补缴最近两年的社保,这个就要求在离职一年内提出;也有的城市支持补缴整个在职期间未缴纳的社保,这个也是要求在劳动关系一年内提出请求,但实际上对于社保补缴这块的时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到了各地出现了不同。
2、以此被迫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个也是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的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对于非连续性的违规行为,一般劳动监察部门只查处公司两年内的违规行为。
三、已经过了诉讼时效,还有机会讨回公道吗?
1、被迫离职的经济补偿金,如果被迫离职后超过一年没提出,那就要不到了,这个没办法。
2、补缴社保这一块,只要不是类似深圳这种只支持补缴最近两年社保的城市,那么即便离职超过1年了,那你还是可以去试试要求补缴。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或市人社局。这种虽然可能不能补缴自己的社保,但有可能让这部门去稽查公司社保缴纳情况。
总而言之,如果遇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及时提出,千万不要一拖再拖,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有可能讨回公道。
1、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单位未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在查处……。受理时效2年。——不适用你的案例。
2、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没有时效。——适用。
3、按《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可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第一,第三条例或者司法解释,理论上可以讨回公道。
但是,律师接案,一般来说是看你的诉讼金额,金额在五万以下,不太愿意接案。因为打这种官司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如果律师是专打劳动纠纷的案子,有一定知名度,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司法部门有较强的人脉关系,你的诉讼金额较大,是会接手这样案子的,成功概率很大。
追索劳动报酬的时效是多久?
追索劳动报酬案的仲裁时效是从劳动关系终止之后一年内!《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追索劳动报酬的时效会根据地区的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而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时效在一到两年之间。在中国,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索赔要求。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未按合同支付报酬的,劳动者追索报酬的时效可延长至两年。
这一时效的设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及时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我国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时效是多久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