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

法律知识 2025-08-09 15
其实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有关系吗,还与什么有关?
  2. 养老金和工龄有关系吗,是怎样的?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有关系吗,还与什么有关?

肯定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长篇大论我也不会说,写出来也没人看,就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所在中电建下属设计院,39年工龄和40年工龄基本条件都差不多,退休金就差好几百,具体怎么算不清楚,反正工龄按年限有几个台阶,过一天都差很多

在我们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计算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时,和你的工龄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

我们平常说到工龄就是指工作年限,你那一年参加工作,工作了多少年就有多少年工龄。比如有三个男职工,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合同制,一个是固定工,他们都是59年出生,80年参加工作,今年要办退休。如果说工龄,他们都是39年,但在计算养老金时却和39年没有直接关系,是和你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直接相关的。

就这个例子我们还继续往下分析。

我们先说说临时工的缴费年限。

临时工在社会保险启动初期是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依据的,也就是说临时工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初期是缴不了费的,很多地方掌握是从90年3月才开始缴费,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这个临时工如一直缴费没断,实际缴费年限最多也就是29年,在计算养老金时和29年直接相关。如缴费晚,缴多少年就有多少年参加养老金计算,当然最低缴费年限的满15年。

我们再淡淡合同制职工的缴费年限。

合同制职工,如果从86年10月开始实际缴费的话,之前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这个合同制职工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共39年,这39年参加养老金计算;如果这名合同制职工从92年才开始缴费,92年至86年10月这段时间不补费,之前的工龄也是不能视同的,那么这名合同制职工也就只有实际缴费年限27年参加养老金计算。

最后我们看看固定工的缴费年限。

固定工如果是从92年1月开始缴费的,之前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这名固定工就是39年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并参加养老金计算;如果是2002年才开始缴费,如不补2002年至92年1月期间的养老保险费,之前也是不视同的,那么这名固定工就只有17年的实际缴费年限参加养老金计算。

由以上可以看出,养老金计算和工龄没有直接关系。

养老金的计算除和缴费年限有关外,还和上年度社平工资、缴费基数这两个因素有关。所以在选择缴费基数时尽可能选择较高档次,多缴才能多得。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有关系吗,还与什么有关?

很高兴回答楼主提出的问题,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多少是与工龄有关系的,还与本人缴纳社保时的缴费指数有关,与本人退休的那一年,城市的社平工资有关,与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总金额有关。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分三部分:一、基础养老金,二、过渡性养老金,三、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当地当年计发基数标准×(1十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就是工龄)×1%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0)×1.2%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的个人账户总金额/养老金计发月数(50岁退是195,55岁退是170,60岁退是139)

在我们湖北省是1996年1月开始交纳社保的,只要是在1996年1月之前上班的企业职工,都有视同工龄,视同工龄=累计缴费年限(指退休人员的工龄)—实际缴费年限.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是在劳动者在年老之后丧失劳动后用来保障基本生活的。

众所周知,养老金缴满15年之后就,就可以不用缴纳了,那么你知道养老金和工龄的关系有多大呢?其实这个养老金对于少部分70、50后60后的来说,养老金和工龄的关系是比较重大的,当然少一年就要退休金就少不少钱

当然这个养老金对于80后、90后以及大部分70后来说是,养老金和工龄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因为当前的退休政策是在1992年到1996年期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的,从1992年开始,各地陆陆续续的也开始调整完毕,当然在那次调整完成之后至今没有做出比较大的变动。

当然这次的改革也对这几种情况的人员进行了界定,采用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进行过度。

所以养老金与工龄的关系大小,需要分清年龄段的层次的,不能一概而论。

有关系。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个人累计缴费年限越长,则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就会越高。

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基本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指数(最低养老金基数0.7~最高养老金基数2)x缴费年限(最低15,最高40年)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60岁为139,55岁为170,50岁为195)。

职工个人账户内的养老金储存额怎么来的呢?

每月养老金账户进账=社保基数x8%(全国各地的养老金基数都不一样)。

举例说明:

王老师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4000元,缴费基数为0.7时,如果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

基本养老=4000x0.7x15x1%=420元,

每月养老金账户=4000X8%=320元,

个人养老金=57600÷139=414元。

那么,王老师每个月可领取的养老金=420+414=834元。

如果王老师累计缴费为30年时,

基本养老金=4000x0.7x30x1%=840元,

每个月养老金账户=4000ⅹ8%=320元,

个人养老金=115200÷139=828元。

那么,王老师每个月可领取的养老金=840元+828元=1668元。

由此可见,企业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其本人的工龄(缴费年限)是成正比的。在相同的条件下,缴费年限越长(工作时间越长),退休时所领取的养老金肯定就会越多。

养老金和工龄有关系吗,是怎样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工龄?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前,职工的工龄与退休工资的关系密不可分,职工退休时能领取多少退休工资,完全要看你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但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职工退休条件和养老金计算办法不再按工龄计算,而是按照缴费年限计算。在当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制度实施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连续工龄,下乡知青年限和军龄都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后来的实际缴费年限合起来计算养老金。

中人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是指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即: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不是指某个退休人员实际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数(因为在退休时无法预计),而是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测算出来的一个假定的指标。

3、过渡性养老金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巳经参加工作,却要以后才陆续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由于他们以前没有个人账户积累,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本人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

综上所述,职工退休时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缴费年限)成正比,工龄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越多。但除了工龄之外,养老金还和退休待遇领取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丶缴费金额、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有关。

另外,工龄与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有关系。在每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上调中,其中的挂钩调整环节,各地都把养老金上调与缴费年限挂钩,退休人员在职时每工作(缴费)一年,每个月都可以上调养老金2元左右。

OK,关于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退休金发放与工龄是否有关系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