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相关知识法律(保险相关知识法律法规)
保险受法律保护吗?
买保险时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如果该合同为有效合同,即受法律保护。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
保险利益具有哪三个法律效力?
1、合法性:具备法律上承认并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2、确定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利害关系,必须是已经确定或者可以确定的,才能构成具有保险利益。(也可以表现为:必须是经济上已经确认或能够确认的利益。)
3、可计算性:具备可以用货币计算和估价的利益。
买保险是法律关系吗?
买保险当然是有法律关系了,因为任何一个人买保险无论是车,房或者是给人买保险都会签合同的,而且合同必须是投保人和被保人都签字的,保险公司留你本人签字的合同存档,再给你打印一份保险合同送到你手里再签了回执,这样就完成了你的投保,保险公司不允许别人代签合同的,那样就没有法律效力了,因为买保险是有《保险法》规定的。
保险从业人员应该防范哪些法律风险?
保险公司及从业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有别于一般公司从业人员且高于高于一般公司和从业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保险产品是无形的,客户选择时无法亲身感知,保险公司精心设计的条款,令普通百姓眼花缭乱,大部分投保人依据的是口口相传的企业信誉,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及保险从业人员在公众信息公开和接受监管方面要承受比一般公司更多的法律风险。
第二,保险服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会带来风险。随着保险产品的不断创新,保险合同内容越来越广泛、复杂,同时给产品开发环节、展业和承保环节、理赔和争议处理环节带来诸多挑战,涉及产品的法律风险也随着显著增加。同时,一张寿险保单可能需要保障5年、10年甚至客户终生,在如此大的时间跨度下,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专业的管理机制和信息存储,否则容易引发争议,最终导致诉讼风险。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社会法治程度的提高,保险监管日趋严格,百姓的保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保险公司面临的不合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如果保险公司对新颁布的规定不注意学习研究,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公司不仅会遭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还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整个行业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近年来,通过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销售保险产品的份额不断提高,围绕保险产品的销售会产生许多法律关系,而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片面追求业绩和收入的驱动下,个别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行为会给保险公司造成极大的风险。
第五,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选择以控股集团模式发展,而控股集团的产权关系复杂,公司治理结构复杂,使公司处于更大的法律风险中。
最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保监会出台的《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使中国的保险企业走向海外成为可能。面对海外陌生的法律环境,中国保险企业也将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海外有不少保险公司陷入困境,濒临破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的保险公司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