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时限
经济案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有约定的,约定日期到期后三年。没有约定的,最长20年。
例如,两人的承包合同规定2017年10月1日到期,诉讼时效是2017年10月1日以后三年。
再如,两人因为借款形成的借贷关系,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则从借条签字之日起,诉讼时限最多是20年。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借钱以后每年都会去要款,一直没有归还,则诉讼时效从最后能证明的要款开始计算,最多20年。
经济案件的诉讼时效?
一般的经济纠纷诉讼时效是3年,从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区别:(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2)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之时为事由终止。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能讨回公道吗?
有可能讨回公道。
1、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单位未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在查处……。受理时效2年。——不适用你的案例。
2、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没有时效。——适用。
3、按《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可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第一,第三条例或者司法解释,理论上可以讨回公道。
但是,律师接案,一般来说是看你的诉讼金额,金额在五万以下,不太愿意接案。因为打这种官司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如果律师是专打劳动纠纷的案子,有一定知名度,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司法部门有较强的人脉关系,你的诉讼金额较大,是会接手这样案子的,成功概率很大。
你好,我从事从工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余年,对于公司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超出诉讼时效,还能讨回公道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几个部分来分析。一是公司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有哪些权益可以讨回?二是这些权益的诉讼时效分别是多久?三是如果已经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讨回吗?
一、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有哪些权益可以讨回?
1、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这是最基础的,公司未给你缴,那么就可以就可以去社保部门要求公司补缴。
2、以此被迫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个必须是我们被迫离职,离职原因必须写因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种情况下才能通过劳动仲裁拿到。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让劳动监察处罚公司。这个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按照法律法规可以处罚公司。但实际上没什么用!
二、以上三项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1、补缴社保。这个现在部分城市只支持补缴最近两年的社保,这个就要求在离职一年内提出;也有的城市支持补缴整个在职期间未缴纳的社保,这个也是要求在劳动关系一年内提出请求,但实际上对于社保补缴这块的时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到了各地出现了不同。
2、以此被迫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个也是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的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对于非连续性的违规行为,一般劳动监察部门只查处公司两年内的违规行为。
三、已经过了诉讼时效,还有机会讨回公道吗?
1、被迫离职的经济补偿金,如果被迫离职后超过一年没提出,那就要不到了,这个没办法。
2、补缴社保这一块,只要不是类似深圳这种只支持补缴最近两年社保的城市,那么即便离职超过1年了,那你还是可以去试试要求补缴。
3、投诉到劳动监察部门或市人社局。这种虽然可能不能补缴自己的社保,但有可能让这部门去稽查公司社保缴纳情况。
总而言之,如果遇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及时提出,千万不要一拖再拖,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头条上关于社会保险的话题很多,说明现在员工保险意识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在现实中对投诉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案件的处理很可能不能遂投诉人的心愿。
现阶段,国家奉行的方针主要还是就业第一,保障第二,即先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创业,兴办企业以吸引更多的人就业,只有企业经营稳住了,企业才会为员工考虑保险问题,所以现在许多地方主要还是用行政手段引导用人单位为员工参保。这些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若企业不参保,不得上市,产品不能进入政府釆购目录,不得参加政府工程的投标,企业法人代表不能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评先等等。如果企业一开办,就要求企业参保,否则就不核发营业执照,则很有可能扼杀一批创业者,许多人也会认为这地方营商环境不行。
所以,对一些员工关于社保方面的投诉,劳动监察一般会去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是否有参保能力,有经营状况可以,会督促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参保手续,但不会往前面追索,因为整个企业都末参保,不能只满足投诉者一个人的诉求。现在劳动争议案件,法院也不对社会保险诉求进行判决,估计也是基于此考虑。
作为劳动者,入职时就应了解单位的参保状况以作出个人选择,中途也应及时选择辞还是留。
社会发展水平就这样,员工和企业主两难啊。
社保问题有3种时效,超过时效有些麻烦,你只有分清这三种时效,才能确定你的权利,如何去救济。
第一种时效,是劳动监察的时效。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违反。劳动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那么劳动行政部门应该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行政处罚的期限是两年。如果超过两年。你再投诉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监察不予受理。
第二种时效是,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的时限是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超过一年的,而且仲裁失效也没有中止中断的情况的,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会以超过仲裁时效抗辩,劳动者是会败诉的。
第3种时效是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交社会保险费的,那么对于这个时效,社会保险法并没有规定,很多地方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超过两年不予受理,但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也不合法律的精神原则上来说,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只要劳动者证明相关的事实一般是不受两年期限的限制,当然作为员工在处理中一定要把握好相关的关键问题。
个人与村委会经济纠纷的法律时效?
村民起诉村委会没有诉讼时效,但起诉的事项有诉讼时效。不同的起诉内容,法律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比如人身损害诉讼时效为一年,债务则为两年。你应当根据你起诉村委会的内容,依据相关的法律,查找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决定是否可以起诉。
关于经济纠纷时限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