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开始前签订放弃继承协议可以吗
庭审时愿意继承,庭审结束前放弃继承的是否合法?
前不久刚刚帮别人打了一场继承官司,我方为原告,被告有3人。在第一次开庭时,法庭对现在证据进行了质证,后因双方都需要调取新的证据,法庭宣布休庭。第二次开庭时,其中1名被告提出放弃继承,并得到了法庭允许。因此,放弃继承需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01 继承权是一项民事权利,继承人有放弃的自由
继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被继承人是指生前享有财产的所有权,现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
被继承人死亡时,即为继承开始时。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它是一项民事权利,继承人既可以依法接受,也可以依法放弃。
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开始到遗产分割之前的这段时间内,继承人放弃自己已经取得的继承遗产的权利,完全自由地表示自己不愿意处于继承人的地位的行为。
放弃继承权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作出放弃的真实意思表示,其他人无权代替继承人放弃,包括继承人的监护人。
由于放弃继承是继承人对自己民事实体权利的一种处分行为,因此,放弃继承也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
02 放弃继承引发的法律后果
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继承人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后即丧失继承权,并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一是法律效力后果。继承人一旦放弃继承,其行为效力将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即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放弃继承的,视为其自继承开始就放弃继承权。
二是不再享有继承的权利和义务。继承人放弃继承后,不再对遗产享有权利,而且对遗产的孳息也不享有权利。根据权利义务的对待原则,放弃继承权的,也不再对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承担偿还义务。
三是不得翻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遗产处理前或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翻悔的,不予承认。”
因此,放弃继承后,如无特殊原因不得撤回放弃。 这是为了保护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利,以及遗产分割的稳定性。
03 放弃继承受到一定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
一是放弃继承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放弃继承权虽然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但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是因为不愿履行法定义务,比如逃避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或者逃避承担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等原因的,由于其行为必然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因此,法律规定在上述情况下,继承人不得放弃继承,否则为无效行为。
二是放弃继承权须在特定时间作出。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表示。遗产分割后,遗产已经变成继承人的财产,此时放弃的是所有权而不是继承权。
三是放弃的方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如果是法院诉讼中,继承人口头向法院表示放弃的,法院会记录在庭审在笔录中,由继承人签名确认。其它情况下放弃继承遗产的,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书面写放弃继承的声明书。
04 被放弃的继承份额的处理
被放弃的继承份额将会在参加继承的继承人中分配。
如果表示放弃继承的是遗嘱继承人,则放弃的份额应当转归法定继承人继承。
如果放弃继承的是法定继承人,其应继承份额由其他法定继承人按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继承。
如果放弃继承的是被继承人的唯一法定继承人时,被继承人的遗产归国家或集体享有。
根据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放弃继承权的人不继承遗产,通常条件下,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也就可以不再承担清偿的责任。
综上,庭审时虽然表示愿意继承,但在法庭宣判前任何时间内,都可以依法放弃继承。同时,须提交放弃继承的书面声明书,或者在法庭上口头表示放弃,由法庭记入庭审笔录中并由继承人签字确认。继承人依法做出放弃继承的声明后,可以不再参加余下的庭审活动。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并关注@小石侃法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继承开始前签订放弃继承协议可以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