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单位第一年是不是没年假了

法律动态 2025-07-23 8
去新单位第一年是不是没年假了解析:
  1. 在新单位没满一年但社保满一年有年休假吗?
  2. 职工中途进入新单位当年度年休假如何计算?
  3. 国家规定在公司的第一年没有年休假吗?
  4. 工龄16年又到了新单位有年休假吗?

在新单位没满一年但社保满一年有年休假吗?

得看你社保缴交十时间是否满一年,注意不一定规定在公司交满一年,只要交过满一年就会有年假,二看公司制度。有的公司会结合你社保和是否正式员工。社保满一年而且是正式员工就有五天年假的

职工中途进入新单位当年度年休假如何计算?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第三条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国家规定在公司的第一年没有年休假吗?

1,你入职的时候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吗?2,这种做法不一定合法的,因为根据国家劳动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相关规定:  职工连续工作(连续工龄不要求是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这就意味着,尽管一个职工可能是刚由其它单位进入当前工作单位,但是只要他在其他单位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就具备享受法定的带薪年假的基础资格。所以从你的情况看,应该享有休年假5天的权利。如果公司和你交涉不通,你可以诉诸法律,请求赔偿: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希望可以帮到你。

工龄16年又到了新单位有年休假吗?

换公司了年假如何算

1、根据法律的规定,只要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即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有些人担心跳槽之后,之前的累计的工作时间就会随之消失,得重新计算,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者在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不能累计。劳动者在同一或者不同企业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都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3、所以,劳动者跳槽进入新的企业且符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该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4、具体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劳动者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有年假,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工龄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可以享有带薪的年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七条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