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动态 2025-08-20 3
大家好,关于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中国宪法对孩子损坏他人财产赔偿是怎样规定的?

中国宪法对孩子损坏他人财产赔偿是怎样规定的?

中国宪法对孩子损坏他人财产赔偿没有具体规定,而《民法通则》中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未成年人损坏他人财产或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原则上应该由未成年人进行赔偿。如果未成年人有自己的财产,比如别人赠送的钱,那么父母就可以用未成年人的钱来支付赔偿的费用;如果未成年人没有自己的财产,或者财产不够进行赔偿的,那么父母就应当用自己的钱来赔偿。   但如果是单位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那么即使未成年人闯祸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他人也不能要求这些单位进行赔偿,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发生侵权行为的,应首先由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担责任,只有在其独立承担有困难的,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才负补充责任。   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民法通则》第133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8条规定,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第159条规定,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有明确的监护人时,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明确的,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第161条规定,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扶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以判决或者调解延期给付。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财产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