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判决种类有哪些

法律动态 2025-08-22 1
大家好,关于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判决种类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判决种类有哪些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被告都上诉,一审判决原告胜诉,二审会怎么判决?
  2.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3. 行政诉讼再审判决有什么规定?
  4.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指什么?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被告都上诉,一审判决原告胜诉,二审会怎么判决?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服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法院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不服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二审法院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虽然一审以经判决原告胜诉,二审应当结合事件的事实依据进行判决,而不是直接判决胜诉。

行政诉讼的输赢,证据是一个方面,它只能证明民告官违法的事实;另一个就是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拿我正在经历的一桩行政诉讼案来说,证据、事实原被告双方均无异议,法律、法规对被诉问题也规定的十分明确,可该案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历时三年还没最终审毕,值得一提的是,审限三个月的案子经多次延期后,已达到了五百多天了,看来巳是没完没了了。

一审判原告胜诉了,原告还上诉?无论一审判决原告胜诉还是败诉,二审都要根据查明事实,依据法律,依法作出裁判。二审的裁判结果,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一审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结果也无不当,二审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是一审事实不清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判决结果不当,二审中已查清事实,二审可依据查明事实,纠正适用的法律,依法撤一审判决,作出改判;三是一审程序严重违法,事实不清的,二审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第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行政诉讼再审判决有什么规定?

1. 行政机关或者当事人不服行政诉讼判决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但是必须在判决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 再审期间,原判决不停止执行,但是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

3. 再审期间,法院可以对原判决作出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的决定,并且该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4. 再审期间,法院不得受理新的证据和新的诉讼请求,但是可以重新鉴定已有的证据;

5. 再审期间,法院可以采取口头审理、书面审理、调解等方式进行审理,但是必须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指什么?

       行政诉讼的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事实和法律,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所作的结论性处理决定。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的法律效力包括既判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或者在判决的执行过程中,主要就程序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

  行政诉讼中的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就判决、裁定适用范围以外的事项作出的处理行为。

关于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判决种类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