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什么叫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谁知道“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的司法名词解释是什么?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4、《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5、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
6、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扩展资料:劳动合同订立原则合法原则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协商一致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因为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处于不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对他方进行胁迫或强制命令;严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横加限制或强迫命令的情况,只有真正做到地位平等,才能使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公正性。
公司不让劳动者进厂上班是否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要分析具体是什么原因不让员工上班。劳资双方有合同约束,在未书面告知解除劳动合同之前,员工与企业仍然是有劳动关系的。未办理任何手续就拒绝员工进入公司工作,双方一定存在难以调和的纠纷。员工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合同的订立和解除都应依法进行。如果没有签订过劳动合同,也是事实劳动关系。仲裁底会调查取证并维护劳动者应有的合法权益。
企业能否与内退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依据?
内退职工,是企业改革改制的产物,是企业单位对年老体弱,接近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所采取的一种企业内部安置办法。
所以采取内退安排,它是有一定的前置条件所限制的。比如,企业经营困难,必须减人增效等。否则,企业不可以对签订无固定期限职工,来取内退离岗的处置办法。
但是,特殊情况则另当别论,比如内退职工违法乱纪,受到刑事处罚等情况时,企业采取解除劳动合同,甚止除名、开除处分,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足为怪。
应该说,采取内退安排,对企业来说,是无奈的选择,内退职工被迫接受,离开钟爱的工作岗位,他们在感情上也很失落。若无特殊情况,对他们是不可以轻率解除劳动合同的。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案例展示:
某企业与部分年老多病、接近退休的老职工达成内退协议,办理内退的人员可以不在单位上班,但每月可以从单位领取到一定数额的内退费,不过这些人的社会保险并没有终止,而是由单位继续在社保中心缴纳,一直到退休年龄条件达到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企业觉得职工内退后,负担并没有减少,决定于这部分内退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各位看官:这个企业的这种做法,对吗?
二、案例分析:
“内退”全称叫做“内部退养”或者“内退内养”或者“离岗退养”。严格上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办理了退休手续,只是在单位内部的一种近似退休待遇的办法。单位一般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内的职工进行内退,主要是对一些无法安排合适岗位且又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员工的过渡性办法。
内退期间由企业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水平,由企业和内退职工协商,按职工本人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但最低不得低于下岗职工第一年基本生活费标准,按规定不得低于最低生活保障费。社保金的缴纳、养老和医保费,按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以及一定的年递增率计算预缴额。职工到龄退休或患病时按相应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因为企业要负责内退职工的生活费和社保费用,所以该企业认为企业的负担并没有减少。但是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内退人员基本上满足以上条件,所以企业不能与内退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生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内退,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法律要件方可办理,缺一不可:
1.企业富余职工;
2.法定的内退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即男55岁,女45岁;
3.职工本人自愿的;
4.企业领导同意的;
5.劳动部门备案的。
在“内退”程序上,除了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和协商一致,办理大面积内退期间,应当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应当在工会的监督下依法进行。
三、终上所述: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内退”,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办理。
我是拙燕衔泥,一名企业的在职职工,平时学习点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与广大工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