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护的对象是哪个(劳动保护的对象是哪个部门)

法律观点 2025-07-16 1
劳动保护的对象是哪个汇总:
  1. 劳动对象包括哪三个方面?
  2. 特殊劳动保护包含哪几类人?
  3. 劳动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4. 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什么?

劳动对象包括哪三个方面?

劳动对象是动物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

一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如矿藏、森林;

另一类是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粮食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特殊劳动保护包含哪几类人?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是指专门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这两个特殊劳动者群体而设立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

其中,女职工特殊保护,是指在通常的劳动保护之外,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生育子女的特殊需要而实行的,对于女职工的特殊的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女职工包括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一切女性职业劳动者。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指在通常的劳动保护之外,根据未成年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型的身体和生理特点而在劳动过程中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在我国,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劳动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最新修订的劳动法规定,未满十六岁的童工,未满十八的未成年工,因公伤残军人,少数民族,残疾人,聋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单位都应当制定和组织保护。

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什么?

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劳动保护的目的是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针对的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人民,一般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对象是从事劳动的所有职工。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或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都是劳动保护的对象。

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劳动法保护对象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但是主要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对于劳动者一般是处于中国境内的行为人,因为劳动法是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社会法,如果是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劳动法就要求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和经济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