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生产质量问题
gmp四防是哪四防?
gmp一般适用于制药、食品企业,食品、制药企业实施gmp就是为确保药品食品在规定的质量下持续生产的体系,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实施gmp主要做到以下四防:防止污染、防止混淆、防止差错、防止交差污染,这样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
质量是工人做出来的还是检验员检出来的?
肯定是员工做出来的。每一道工序、环节都有相应的sop,操作人员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去完成每一步骤的操作。在操作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须针对其偏差,进行调查,看其偏离的程度,是否会对质量产生影响,确实其偏差后,再进行下一操作,直到出厂。
而质检员或者检验员,只是随机挑选出来,进行抽检,有一定的概率,不可能全部都检测得完,所以它和操作环节一样不可缺少,来共同确保整个产品的质量。
这是一个关联责任的问题。在最初的质量意识形态下的相当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质量人检验员检出来的。后来在尤其是有了产品控制流程图以后,都归结为质量人工人做出来的。当然也有人说是工程设计的问题。
但真正影响质量的因素,或者说生产优质良品的条件是,
1、科学的设计方案,
2、成熟的生产工艺,
3、先进的生产设备,
4、超准优质的原材料,
5、良好的控制程序,
6、熟练的操作工人,
7、优秀的品质控制,
8、及时的技术指导。
9、公司甚至老板的支持。
10、明确的奖励机制。
11、合理的薪资水准,和有效的薪资结构,
12、其他所需的一切事宜。
质量原本就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实现过程,由各部门各环节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检查,监督,并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的是一个有机团体,最终来实现成果的。
而那些很多都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甚至是推卸责任。所以很多企业往往一旦发生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事故,直接就是生产工人的大灾难。这是错误的,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也是为什么不容易留住员工的。因为有时会寒他们的心。
本人作为一个在一线从事品质检验五年,品质管理七年,曾经在私企,现在在国企仍然从事品质管理的过来人,以我看来,中国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深入人心,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质量管理,只不过是形式上大同小异,但是不论是靠设计,还是靠生产,还是检验,最终,最根本,靠的是执行!!!!这种执行不是靠文件,流程,书面上的东西,而是靠公司最高层从上到下发起的,全员参与,全员执行!要抓铁留痕,形成闭环管理,质量肯定会好!!
质量是工人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员检出来的,这是常识,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南辕北辙倒挂着。
比如教师教书育人要给奖励,那么问下教师的工作职责是啥?为了奖励才教书?不要奖励就可以不好好教书?警察抓小偷是基本工作职责,也经常玩表彰奖励,难道不表彰奖励就不抓小偷了?
质量是工人做出来的。现在很多企业,效仿西方的生产方式,以作业文件替代检验员,也就是说,装配调试工人,既是制做者,又是自己的检验者。最后产品能否出厂,只看作业文件记录的完成情。完成了,意味着可以出厂;尚有未完成项,必须返工。
在国企、央企,现在还有检验员;在私企、外企,只有作业文件。作业文件具有最高法律约束力。
以前在国企,质检人员非常多。但我认为他们没尽到应尽的义务,产品出厂依然问题多多。问题就出在标准上,不同的人,对产品好坏的认知不同所导致。
接触到瑞士、德国的企业后,作业文件被引进。作业文件对一个机器的采购、生产制造、调试、出厂的全过程,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工位要求,只有做正确了,才能转到下一工位。而下一工位又是上一工位的检查者。
比如:安装中,有垂直度、平行度要求的地方,作业文件都会注明”<0.003mm”的字样,同时写有调整方法;工作台安装好后,会有机械限位、轴原点、硬件限位、软件限位等要求,每一项都有详细的制做过程;水的压力,主要是靠变频器参数设置大小,压力表检测结果。等等。
总之,每一步,都是按作业文件来做。作业文件就是法律文本。
完善作业文件,提升作业文件的重要性,以保证产品质量。
在企业,作业文件的下发,部门经理、总工、总经理都要签字的,足见其重要。
生产过程,除了部、总装配,还要调试岗位。
调试岗位也是按照作业文件进行操作。调试是微调,目的是设备更精准。如加工精度有0.003mm的偏差,有可能是激光检测时,误差补偿出问题了,也有可能是PCB板参数调整有问题。这两项就需要重新检查、调整,直到合格为止。
国产设备质量出问题,99%以上与研发设计有关,与生产制造关系甚微。这也是企业强化研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以前的一个产品,卖到用个处以后,功率部分的PCB板经常被烧坏,很是头疼。起初,认为PCB板元器件有问题,更换后,依然过几天就烧坏了。
研发组织人员,对原理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控制电路存在缺陷,脉冲宽度有受外部干扰的可能,在抗干扰、宽度限制等方面做了处理后,再无此问题。
经过研发的持续改进,产品按照作业文件制造后,基本没有问题。
总结:研发是龙头,一线工人按作业文件进行生产是关键。出现问题,很容易分清责任,快速整改。这样有效杜绝了老式的”人治”管理方法,一切以作业文件这个法律条纹为准,沥青问题,处罚得当,每个人都心服口服,产品质量也有了保证。
(以上图示为网络免费图片,仅为示意)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控制生产质量问题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