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有权拒绝单位进行家访吗(员工有权拒绝单位进行家访吗为什么)
学校最近要求全体教师大家访,如果不参与,师德扣分,这合理吗?
教师家访很有必要,但集中某一个时段或是全体都要家访则有“形式主义”之嫌。
一、教师家访很有必要。学校是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其教育教学专业性很强,虽然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是从学校走出来的,但对于诸如学校教育策略、发展方向,教师备课、辅导等教育教学行为还是缺乏足够的了解。
而对于学校来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每个孩子虽然课堂上是平等的听课,但身后的背景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学校在遵守“共性”的同时,尊重“个性”,因此也需要对家庭进行了解。
这样,家访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通过家访,做到相互交流,沟通,理解,支持的目的,共同培养好祖国的花朵,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家庭都有好处。
二、统一要求的家访,毫无目的的家访则是没必要且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不值得进行的。
家访的作用决定了家访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因为有需要”才家访。
比如,一个孩子品学兼优,阳光向上,老师平时在学校通过和孩子交流,就可以达到了解家庭的目的;或是,有些关注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经常打电话甚至经常到学校和老师沟通,彼此之间已经达到了“默契”;或是,有些家庭和学校是近邻,彼此之间都很了解……这些情况都没有必要再进行家访。
因为没有必要的家访,缺乏目的性,即使见面也会尴尬,而老师进行家访还需要抽出宝贵的时间去,因此,也是一种浪费。
总之,我认为家访是好事,但需不需要都做家访,还是要看是否有必要。且家访不家访和所谓的“师德”毫无关系!
家访并不是教学工作所必须的,但是家访对教学工作有辅助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肯定支持所有教师家访,甚至恨不得教师能访变所有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成绩。
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有的学生家距离学校很远,有的学生和家长不欢迎老师家访,今年的特殊情况,教师也不适宜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所以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家访,也是不切实际的,师德扣分更是不合理的。
首先,家访是教师很有必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家访可以让老师融洽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批评,使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使班集体众志一心,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密切与家长交往,调动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还可以教育者轻松起来,使教育管理充满活力。
但是,如果学校命令教师在工作时间外或者寒暑假进行这项工作显然是违法的。
双休日或节假日命令教师家访,显然违背《劳动法》。寒暑假根据《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第四款:(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既然属于教师带薪休假时间,期间如果确有必要工作或分配其他事务,应按《劳动法》给予日工资200%——300%的报酬,否则视为违法。
附《教师法》相关条款: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学校要求教师进行家访,这是什么过份的要求吗?作为教师难道不应该进行家访吗?家访应该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门,虽然现在通讯发达,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班级群,但这并不能取代家访,更不可能得到家访所带来的效果。
教师进行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更多情况,又可以促进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更加有的放矢;而家长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也能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有针对性地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因此,家访是老师、家长和学生三者有效沟通的最好方式,学校这样的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作为老师更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访工作。
这种规定学校是有权利做的。只能自己解决。家访有利有弊,对于不同的学生和家庭,效果不同。家访所有的学生家庭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去家访,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现在科技进步了,家访也不一定非要上门家访。也可以电话家访,甚至“云家访”啊。
现在各地“家校共建”搞得轰轰烈烈,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家长代表平时也可向学校反映情况、反馈意见。各班级甚至各科老师都建了Q Q群和微信群,便于老师和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此,有人就认为现在通讯如此方便,老师也就没必要家访了。
其实不然,通讯技术再发达、交流再方便也无法完全代替老师的家访,因为学生的家庭状况不经过实地探访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参与家访,是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家访?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的女老师孩子还不满周岁,还处于哺乳期,也被迫去家访,这就显得很不人道;有的老师家住外地离校几百里路,甚至上千里路,也要求假期参与家访肯定也不合适……在参与家访的人员安排上学校要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地确定人选。确定家访对象,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作出决定,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一些特殊家庭,比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
- 而现在有些家访纯是搞形式、完任务,甭管学生有没有问题、家庭是否有特殊情况去走一趟,让家长签个字,再录录像就算大功告成。甚至有的老师与学生住在同一小区,老师跟家长还是同事,什么情况都很了解,为完任务也去学生家坐坐。而那些学生或家庭真有问题的,却因距离远等原因没人愿意去。于是学校就采取师德考核等措施压老师,逼着他们去完成任务。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硬逼着去,家访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走过场。
- 不光是教育系统存在这样的弊端,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平时一些该做的事不做或做的不彻底、不到位,为完成上级指示或呼应社会关注,就来个大扫除式的统一行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舆论宣传,向世人表明自己确实重视、确实做了工作、确实尽了力。
- 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功夫应该用在平时,今天该做的事今天必须完成,不能无缘无故往后拖。就像打扫卫生,平时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用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