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需要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法律百科 2025-09-23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行政诉讼需要提交的资料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有哪些?
  2. 行政诉讼,被告在举证期限内仍无举证,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有哪些?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五)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六)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七)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八)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九)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行政诉讼,被告在举证期限内仍无举证,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根据最新《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如果需要延长的,可以向法院书面申请,然后由法院决定是否允许。

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则视为没有相应证据,那么法院就会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裁判。在法律上,被告不及时提交的证据不能用是否有效来作评论,如果不及时提交的,法院只是不会采纳被告的相关主张,即就当“这份证据不存在”。

如果您还有法律上的疑问,欢迎关注:讲法讲理 免费私信为你解答。

感谢邀请!

被告在举证期限内未举证,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法院不采纳被告的相关主张而已,不存在不举证就得承担什么责任

■点击左上角【关注】“微法律咨询服务”头条号,私信回复“咨询”,即可享有一对一法律服务咨询。

■拆迁维权有套路;高额补偿有妙招

看了一些回答,总觉得这个问题答得各有侧重点,但没有全部阐述,所以还是希望能够为题主做一些解疑答惑。

根据行政诉讼法34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条文规定结合题主的问题来看,最浅显的理解就是如果被告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那么将视为被告行政机关作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相应证据,那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被诉行政行为没有证据的,将会导致被撤销的结果,也就是行政机关将承担败诉风险。

但是,是不是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的,一定必然导致承担败诉的风险。答案是否定的。之前的回答中大家都忽略了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可以提交证据,也就是说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的,但是第三人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法院并不必然判决行政机关败诉,这是为了充分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考虑。

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偿证据;第40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说明了人民法院为查明案情的需要,是可以要求被告行政机关提供证据或者补偿证据的,人民法院也可以自行向被告行政机关调取相应证据,但是是为了查明案情需要,不得去调取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证据。

综上,一般情况而言,被告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的,视为作出被诉行政行为没有相应证据,则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直接导致行政机关承担败诉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并不必然导致行政机关承担败诉风险,因为需要兼顾考虑涉及发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希有益。

提问者的问题是不是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只要被告未能举证,你作为原告就能胜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被告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被告在举证期内未能举证,最多是承担放弃举证的不利法律后果,并不意味着原告此时的证据及诉求就肯定有道理,更不意味着被告肯定会承担责任。并且,根据我的了解,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于举证期限的态度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法院认为只要过了举证期,就不会再给当事人举证期了;有的法院则比较宽容,只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与案件相关,就会酌情采纳。

欢迎关注交流!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行政诉讼需要提交的资料有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