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

法律百科 2025-09-23 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的知识,包括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 在民事诉讼中,对方提供了虚假证据,需负什么法律责任?怎样举证和起诉?
  2.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采信规定?
  3. 伪造民事诉讼证据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4.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4条的理解?

在民事诉讼中,对方提供了虚假证据,需负什么法律责任?怎样举证和起诉?

在民事诉讼中,对方提供了虚假证据,轻则罚款,重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方当事人可以对其证据进行质证,提供反证,反驳其证据。并可告知法律,对方的伪证行为,要求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对其进行罚款或者拘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她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次,一般针对虚假证据,主要可以通过对该证据进行鉴定(如笔迹鉴定、声纹鉴定等),来证明其为伪造。最后,如果还在原案诉讼期间,你只需对证据提出合理怀疑,并要求进行鉴定即可。如果原案诉讼已经结束。则可以根据时间提起上诉或者再审。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采信规定?

1、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有关提供证据,收集、调取证据,审查认定证据,以及其他涉及证据的各项规定,都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2、惟一性的原则。全案的证据经过排列、组合之后,必须是排除了一切矛盾,而达到每一个证据的前后一致,证据与证据之间一致,全案证据同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全案证据所得出的结论是本案惟一的结论。

3、疑案从无的原则。疑案从无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出规则,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

伪造民事诉讼证据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一、民事诉讼过程中,应当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诉讼过程中若涉嫌篡改证据等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则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篡改证据首先是妨害司法活动的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二、篡改证据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或者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篡改证据可能承担两类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2.刑事责任。

三、篡改证据应当承担的责任内容:

(一)行政责任:

罚款。《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内。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二)刑事责任:

妨害作证罪。《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在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不构成伪造证据罪。但涉嫌妨害作证罪,或者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4条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四十四条 【再审中的新证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条文注释

  本条是关于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出“新证据”的规定。

  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涉及“新的证据”可能启动再审程序的,只有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所谓新发现,应当是指在此之前客观上没有出现、不存在而在结束之后才出现的;或者庭审结束之前虽然出现、存在,但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当时的条件等诸多因素当事人无法知晓该证据已经出现,而在庭审结束后才发现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当事人提出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的规定,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时间也应在两年内提出,超过两年才提出的证据,即使是新的证据也不再具有“新的证据”的法律效果。

文章分享结束,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